【廣告】
曲軸裂紋和折斷的原因、檢驗及修理
1)原因其原因除與曲軸彎、扭大致相同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光磨軸頸時,沒有使軸頸與曲軸臂(曲柄)連接處保持一定的內圓角(一般要求軸頸的內圓角為1~3mm之間)引起應力集中而使曲軸斷裂。
②軸承的間隙過大或合金脫落,引起沖擊載荷的增大。
③曲軸長期工作后發(fā)生疲勞損傷。
④曲軸經常在臨界轉速運轉。
⑤汽缸體變形,曲軸軸承座不正,修配曲軸軸承時,各曲軸軸承座孔不在一軸線上。
⑥潤滑油道不暢通,曲軸處于半干摩擦狀態(tài),導致曲軸裂斷。
⑦曲軸材質不佳,或制造時存有缺陷。
⑧曲軸平衡遭到破壞,曲軸受到很大的慣性沖擊,使曲軸疲勞而裂斷。
配氣機構的結構形式及工作過程
氣門式配氣機構由氣門組(氣門、氣門導管、氣門座及氣門彈簧等)和氣門傳動組(推桿、搖臂、凸輪軸和正時齒輪等)組成;進排氣系統(tǒng)由空氣濾清器、進氣管、排氣管和消聲器等組成。
內燃機配氣機構的結構形式較多,按照氣門相對于汽缸的位置不同可分為兩種形式:氣門布置在汽缸側面的稱為側置式氣門配氣機構;氣門布置在汽缸頂部的稱為頂置式氣門配氣機構。裝在殼體下部的浮子隨著積聚在油水分離器殼體內的冷凝水的增多而逐漸上升。采用側置式氣門配氣機構布置的燃燒室橫向面積大,結構不緊湊,而高度又受氣流和氣門運動的限制不能太小,所以當壓縮比大于7.5時,燃燒室就很難布置。對于柴油機,由于壓縮比不能太低,所以廣泛采用頂置式氣門配氣機構。按凸輪軸的布置位置可分為上置凸輪軸式、中置凸輪軸式和下置凸輪軸式;按曲軸與凸輪軸之間的傳動方式可分為齒輪傳動式和鏈條傳動式;按每缸的氣門數目可分為二氣門、三氣門、四氣門和五氣門機構。
頂置式氣門配氣機構由凸輪軸、挺柱、推桿、氣門搖臂和氣門等零件組成。(3)凸輪軸的檢驗①凸輪軸彎曲度的檢驗其方法是將凸輪軸安裝于車床頂針間或以v形鐵塊安放于平板上,以兩端軸頸作為支點,用百分表檢查各中間軸頸的擺差。進、排氣門都布置在汽缸蓋上,氣門頭部朝下,尾部朝上。如凸輪軸為了傳動方便而靠近曲軸,則凸輪與氣門之間的距離就較長。中間必須通過挺柱、推桿、搖臂等一系列零件才能驅動氣門,使機構較為復雜,整個系統(tǒng)的剛性較差。
頂置式氣門配氣機構工作過程如下:凸輪軸由曲軸通過齒輪驅動。這時注意觀察,如有裂紋,在鐵粉末聚積的中間就會發(fā)現有清楚的裂紋線條。當內燃機工作時,凸輪軸即隨曲軸轉動,對于四沖程內燃機而言,凸輪軸的轉速為曲軸轉速的1/2,即曲軸轉兩轉完成一個工作循環(huán),而凸輪軸轉一轉,使進、排氣門各開啟一次。當凸輪軸轉到凸起部分與挺柱相接觸時,挺柱開始升起。通過推桿和調整螺釘使搖臂繞搖臂軸轉動,搖臂的另一端即壓下氣門,使氣門開啟。在壓下氣門的同時,內、外兩個氣門彈簧也受到壓縮。當凸輪軸凸起部分的高點轉過挺柱平面以后,挺柱及推桿隨凸輪的轉動而下落,被壓緊的氣們彈簧通過氣門彈簧座和氣門鎖片,將氣門向上抬起,后壓緊在氣門座上,使氣門關閉。氣門彈簧在安裝時就有一定的預緊力,以保證氣門與氣門座貼合緊密而不致漏氣。
凸輪軸軸承的修配
凸輪軸軸承與軸頸的配合間隙,一般為0.03、0.07mm,不得超過0.15mm。超過0.15mm時,則應修理或更換。
在大修內燃機時,凸輪軸軸承一般都要重新修配。軸承的修配方法和曲軸軸承一樣、用的有搪配和刮配兩種方法。由于刮配的方法不需要專用設備,因此,在一般修理單位采用。刮配的具體步驟如下。
①根據凸輪軸軸頸的修理尺寸,選擇同級修理尺寸的軸承。
② 刮配。刮配后軸承內徑的尺寸應相當于:軸頸尺寸 軸承與軸頸的配合間隙(一般為0.03~0.07mm) 軸承與座孔的公盈量(一般為0.015~0.02mm)。
刮配軸承時,其刮削厚度應盡量均勻,保證刮削后的軸承與座孔以及各軸承的中心線、,在軸承未壓入座孔前,應與軸頸試配,其配合應稍有松動;而當在軸承與軸頸之間過以厚薄規(guī)(其厚度等于軸承與座孔的公盈量 軸承與軸頸的配合間隙),拉動軸承應稍有阻力為合適。調整時,首先轉動曲軸使要調整缸的活塞恰好處于壓縮沖程上止點位置,此時,進、排氣門處于完全關閉狀態(tài),然后用螺釘旋具和厚薄規(guī)調整該缸的進、排氣門間隙,調整完畢后按同樣方法依次調整其他缸。因為,將軸承壓入座孔后,由于軸承變形,內徑縮小,一般來說內徑的縮小尺寸當于軸承與座孔的過盈量,所以,這樣可以基本達到所需的配合間隙。
③將軸承壓入座孔內,壓入時應對準軸承,防止把軸承打毛。
④將凸輪軸裝入軸承內,轉動數圈,試看接觸情況,并加以適當修刮,要求其接觸面較好。檢驗其配合緊度的經驗方法是:用手扳動正時齒輪,凸輪軸能轉動靈活,沿徑向移生凸輪軸時,應沒有明顯的間隙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