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知了猴”深藏何處?“知了猴”多集中于樹林、果園等潮濕地帶,多見于河溝旁、水灣處。樹林、河畔兩邊樹林等。知了猴的吃法
油炸:
1. “知了猴”用清水沖洗干凈、用淡鹽水泡半天左右以入味、上鍋蒸五分鐘,為的是去除其體內(nèi)水分;
2. 將水份控干,姜切絲、鍋中放油,多放些,油多才能炒出外酥里內(nèi)的口感,燒熱油后,放入姜絲煸出香味;
3. 放入“知了猴”大火爆炒,并快速翻炒,以免糊掉、加少許的鹽、再繼續(xù)翻炒至表面焦黃;
4. 后撒上孜然粉,喜歡孜然口味的可以多撒些。1:把“知了猴”用鹽水洗凈瀝干;
2:生姜、大蒜切片備用、朝天椒切段、香蔥切節(jié);
3:鍋燒熱倒入油、油溫7成熱、倒入“知了猴”煸至水份干;
我常在清晨起床后,拿個布袋去樹林里尋找知了猴蛻下來的皮,中醫(yī)名叫“”,是一只只琥珀色半透明的空殼。是一味中藥材把它們撿回家,積攢起來賣給收購站,能換回塊兒八毛的零花錢。
捉知了的手段多種多樣,常見的是粘知了。粘知了需要用到面筋,那時候用的面筋都是自己做的。我們偷偷抓一把母親磨好的小麥面粉,先用水揉成面團,然后再用少許水一遍遍地沖洗,直到洗出又嫩又粘的面筋來。有時候我還會直接抓一把麥粒放進嘴里,不停地咀嚼,把面水咽下,直到嚼成面筋。
憑我多年找知了猴的經(jīng)驗,近幾年知了猴出洞的時間已經(jīng)大大提前了,這是因為它的天敵甴原來的鳥類變成了人類,我們這里有句笑話叫:“”找知了猴的人,比知了猴還多”。生存的本能,迫使很多知了猴下午四五點鐘便出洞了,畢竟這時,像我這樣來找知了猴的人很少,而且能吃它的鳥也不多。我找知了猴從來不帶手電筒,因為我來的早,而大多數(shù)人都以為天黑以后金蟬才出洞,所以占盡先機的我總會有不錯的收獲,而當找知了猴大帶著手電過來問我找了多少只的時候,我總是告訴他們:“不多,天不黑還沒出洞”,哈哈,我知道,如果我說了實話,我的競爭對手會越來越多
知了猴在目前的飯桌上很常見,這是因為知了猴營養(yǎng)價值高,已逐漸被大眾認可,知了猴素有“唐僧肉”的美譽,蛋白質(zhì)含量極為豐富,是少數(shù)的幾種高蛋白食物之一。有數(shù)據(jù)表明,剛出土的還未脫殼的知了猴富含的蛋白質(zhì)是雞蛋的6倍,是鯉魚的4倍,是雞肉、牛肉、羊肉等肉的3-4倍。而且,知了猴的脂肪含量也不高,是難得的高蛋白低脂食品之一。 此外,知了猴還含有人體多種必需的氨基酸,還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營養(yǎng)品,堪稱食用昆蟲中的佼佼者,正是因為此,大眾才會如此喜愛,售賣的價格才會如此高昂,如今的飯桌上,一小碟知了猴的價格就高達幾十甚至上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