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一般建議觀鳥單筒鏡的口徑在50~90毫米,口徑與望遠鏡的體積、重量、倍數(shù)密切相關(guān)。太小的口徑會導致望遠鏡的有效倍數(shù)太低,起不到精細觀測的作用,太大的口徑則意味著較大的體積和重量,對鳥人來說背個大家伙爬山涉水可不是件輕松的事。目前主流觀鳥鏡的口徑都在80毫米左右,對于不那么狂熱的鳥人(比如我),出門喜歡帶一個55毫米的小口徑觀鳥鏡,對于女性觀鳥愛好者來說50-65之間的口徑不會造成體力的負擔,配套的三腳架和云臺也可以輕便些。
觀鳥鏡瞄準孔:類似天文望遠鏡的尋星鏡。為了簡單易用,有些觀鳥單筒鏡在側(cè)面帶一個小空心圓筒,在觀測前可以預先瞄準一下觀測目標,這樣通過目鏡就很容易找到目標了。比如SWAROVSKI的ATS80和國產(chǎn)80觀鳥鏡。ZEISS的單筒是在伸縮遮光罩(這個裝置既能讓單筒觀鳥鏡獲得較短的攜行長度,也能在觀測的時候屏蔽雜光提高成像的對比度)帶一個瞄準槽。LEICA的單筒也是在伸縮遮光罩帶一個瞄準線。
調(diào)焦類型:觀鳥和普通觀景不同,尤其是觀林鳥,鳥與人的距離是忽遠忽近。需要采用中央調(diào)焦才能適應被觀察物距離的快速變化。另外調(diào)焦阻尼也要適中,對于觀鳥這種需要頻繁調(diào)焦的場合,過緊的調(diào)焦阻尼,會讓手指酸疼。防水和防震:觀鳥活動往往都在戶外進行,觀察環(huán)境多變,較好選防浸水的雙筒鏡,這樣才能使鏡子內(nèi)部保持密封干燥,不起霧不長霉。對于表面包膠的雙筒鏡,不但防震效果好,握持起來也更舒適。
使用觀鳥望遠鏡我的經(jīng)驗是:沒看過鳥的和新人的描述,在大小上都不可信。我們看書上寫的這個鳥 20 公分,但是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大,因為那都是量標本量出來的。把標本拉直,從頭到尾,還不算腿長。事實上活鳥不會這么呆著的,天冷的時候鳥會縮一團,受驚的時候會炸開毛。而且,很多人對于長度缺乏一個確切的概念,特別是在望遠鏡中看到的。因此,對于初學者,不妨找個常見的鳥作為對照:這個鳥有麻雀那么大,有鴿子那么大,有烏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