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板式換熱器的傳熱系數(shù)和阻力
換熱器中常使用換熱器的“傳熱面積”和“傳熱系數(shù)”述語,這是一種習慣的有特定含義的名稱。因為換熱器間壁兩側的表面積可能不同,所謂“換熱器的傳熱面積”實際上是指約定的某一側的表面積,習慣上一般把換熱系數(shù)較小的一側的流體所接觸的壁面表面積稱為該換熱器的傳熱面積,相對于該傳熱面積,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在單位溫差下所傳遞的熱流量,稱為該換熱器的傳熱面積,因此傳熱系數(shù)也是相對于約定的某一側的表面積而言的。在換熱器結構和估算中使用“傳熱面積”和“傳熱系數(shù)”是方便的。而在換算器傳熱 分析 中,則用傳熱熱阻1/(KA)。3、安裝前,應檢查一次側、二次側、供水管道和電源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非對稱流道提高了板式換熱器的傳熱系數(shù),降低了阻力。
當忽略板片的導熱熱阻后,板式換熱器的傳熱系數(shù)K=〆1·〆2/(〆1+〆2),從該式可知,傳熱系數(shù)K與〆1、〆2有關,且小于二者中較小的一個。中國供熱信息網(wǎng)了解到為了提高傳熱系數(shù),必須同時提高冷、熱流體與板面之間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如果其中一側〆值較低的話,板式換熱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它的效益。板式換熱器百葉窗的調節(jié)機構有哪些型式空氣板式換熱器百葉窗的調節(jié)機構用來推動百葉窗葉片旋轉調節(jié),調節(jié)機構要求結構簡單,靈活方便,操縱容易,百葉窗調節(jié)結構主要有以下機構型式。在城市集中供熱系統(tǒng)中,根據(jù)熱力網(wǎng)設計規(guī)范,國內所采用的一次熱媒的溫度一般為150~80℃,
130~80℃和110~80℃三種,二次熱媒的溫度一般為95~70℃。在這樣的設計參數(shù)下,板式換熱器一次熱媒流道內的流量一般為二次熱媒流通內流量的一半左右,對于對稱性流道來說,一次熱媒的流速僅為二次熱媒流速的50%左右,則一次熱媒流道內流體與板面間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約為二次熱媒流通內的70%,傳熱系數(shù)約為2500~3700W/㎡·℃。若將一次熱媒流道內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提高到原來的1.5倍,則總傳熱系數(shù)將增加到3000~4500 W/㎡·℃。不銹鋼板式換熱器的優(yōu)點:1、結構緊湊:在單位體積內能排到更多的換熱管。
選擇板式換熱器要注意的事項。
板型的選擇
板片型式或波紋式應根據(jù)換熱場合的實際需要而定。對流量大允許壓降小的情況,應選用阻力小的板型,反之選用阻力大的板型。根據(jù)流體壓力和溫度的情況,確定選擇可拆卸式,還是釬焊式。換熱機組工作原理:板式換熱機組是把一次網(wǎng)得到熱量,自動連續(xù)的轉換為用戶需要的生活用水及采暖用水。確定板型時不宜選擇單板面積太小的板片,以免板片數(shù)量過多,板間流速偏小,傳熱系數(shù)過低,對較大的換熱器更應注意這個問題。
流程與流道的選擇
流程指板式換熱器內一種介質同動方向的一組并聯(lián)流道,而流道指板式換熱器內,相鄰兩板片組成的介質流動通道。一般情況下,將若干個流道按并聯(lián)或串聯(lián)的費那個是連接起來,以形成冷、熱介質通道的不同組合。
流程組合形式應根據(jù)換熱和流體阻力計算,在滿足工藝條件要求下確定。盡量使冷、熱水流道內的對流換熱系數(shù)相等或接近,從而得到的傳熱效果。因為在傳熱表面兩側對流換熱系數(shù)相等或接近時傳熱系數(shù)獲得較大值。換熱機組結構緊湊合理、外形美觀、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占地面積小。雖然板式換熱器各板間流速不等,但在換熱和流體阻力計算時,仍以平均流速進行計算。由于“U”形單流程的接管都固定在壓緊板上,拆裝方便。
壓降校核
板式換熱器在設計選型時,一般對壓降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應對其進行校核。如果校核壓降超過允許壓降,需重新進行設計選型計算,直到滿足工藝要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