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紅薯苗的栽培技術(shù)整地施肥冬前或早春深耕,覆膜紅薯生長期不宜追肥,再加上覆膜栽培由于溫度高、濕度大,養(yǎng)分分解利用快,容易脫肥。
因此基肥要一次施足,一般每公頃施用農(nóng)家肥大約45000-60000千克,碳銨大約600千克,過磷酸鈣大約450千克,硫酸鉀大約225千克,在起壟時順壟集中施入。然后撿干凈壟上作物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埂面。
買苗數(shù)量一般可按實栽面積與畝植株數(shù)計算。春薯一畝地種植密度為3500~4000株,夏薯一畝地的種植密度應(yīng)適當高一些。購買紅薯苗時應(yīng)避免浪費和備苗不足購買的紅薯苗在運輸和短期貯存過程中要注意:降溫、防曬和保濕。及時收獲:對于一些薄皮早熟品種(如龍樹9期,不超過110天,一般90天的甘薯生長不在垂直生長,也就是說,我們只說長的是厚的是不再長,隨著時間的推移馬鈴薯塊莖的膨脹管變得更薄并且彈性差,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開裂。降溫就是不能讓紅薯苗傷熱捂黃,裝苗的箱、袋等不要密封擠壓,推薦使用編織袋裝苗,忌用不透氣的塑料袋裝苗,薯苗溫度在20攝氏度左右為宜。防曬保濕就是不能讓紅薯苗接受陽光暴曬以防脫水干枯,特別是紅薯苗的根莖不能脫水,千萬不要往紅薯苗上面灑水、以防捂爛。
薯苗受害,幼莖地下部分或莖基部產(chǎn)生梭形或長圓形稍凹陷的黑斑,逐漸向地上蔓延,成為縱長病斑,繼續(xù)擴大使幼苗莖基部全部變黑。病苗定植不久,葉片變黃,植株矮小,后病株地下部腐爛。薯塊受害,病部呈圓形或近圓形凹陷膏藥狀病斑,堅實且輪廓清晰,中部生灰色霉層或黑色毛狀物,嚴重時病斑融合成不規(guī)則形。病菌深入薯肉下層,使薯肉變成黑綠色,味苦。病部木質(zhì)化、堅硬、干腐。選擇一種無病無害的健康種薯,在生的或三年生甘薯的地塊上種苗床,在苗床的鞋墊上施用高鉀復(fù)合肥,然后將種薯放入魚鱗或扁平的。薯塊發(fā)病多在傷口處開始,初期薯塊無明顯變化,以后組織變褐腐爛。如果發(fā)病條件適宜,整個薯塊幾天內(nèi)即可全部腐爛,薯皮時,流出黃褐色酒味汁液,病薯表面出現(xiàn)灰白色毛霉和黑色小球狀物。如病薯表皮不,待水分蒸發(fā)后,薯塊干皺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