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貼標機的發(fā)展歷史和優(yōu)點
一階段:國外品牌主導階段(20世紀八十年代末—1994年)。
此階段主要由國外引進,或改良外國已淘汰功能不齊整的貼標設備,國外設備價格不菲,甚至是漫天開價,無奈國內當時貼標機就幾個生產廠家能簡單的生產貼二標的貼標機,而且在機器性能和成熟穩(wěn)定性上都有待歲月的考驗提升。鑒于此,此階段雖然國內已有少量的貼標機廠家萌芽,但是市場上廠家還是選擇國外貼標機品牌。持有有效的“三證”證件,包括營業(yè)執(zhí)照,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證件必須在有效期內。
第二段:國內外貼標機并存,國內貼標機開始反擊階段(995年至2001年)。
在經歷了國外品牌高價主導市場多年之后,國內的貼標機廠家忍辱負重,終于陸續(xù)取得技術上的突破,并以火燒燎原之勢,速度拉動國內貼標機發(fā)展,國內的貼標機廠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此此階段的發(fā)展不僅表現(xiàn)在貼標廠家的增多,還表現(xiàn)在貼標產量和速度的提升,從24,000瓶/時提升到33,000瓶/時;對于技術人才的聘用和培養(yǎng),需要花費一大筆的資金運行,技術越好的人才,員工老公成本也越高,所謂能者多得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其一。另外貼標機功能的提升,從貼二標(頸、身標)提升到貼四標,即同時可貼頭、頸、身、背標。此階段國內外貼標機并存,國內的設備由于可以滿足正常貼標生產,而且在價格方面根本改變國外貼標設備價格高居不下的局面,國內貼標機開始不斷蠶食國外品牌占據(jù)的市場,并取得不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