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番薯傳入中國后,即顯示出其適應(yīng)力強,無地不宜的優(yōu)良特性,產(chǎn)量之高,“一畝數(shù)十石,勝種谷二十倍”。加之“潤澤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薺”,故能很快向內(nèi)地傳播。十七世紀(jì)初,江南水患嚴(yán)重,五谷不收,饑民流離。彼時,科學(xué)家徐光啟因父喪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種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種到上海,隨之向江蘇傳播,收成頗佳。
形態(tài)特征: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塊根的形狀、皮色和肉色因品種或土壤不同而異。莖平臥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圓柱形或具棱,綠或紫色,被疏柔毛或無,莖節(jié)易生不定根。
番薯葉片形狀、顏色常因品種不同而異,也有時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葉形,通常為寬卵形,長4-13厘米,寬3-13厘米,全緣或3-5(5-7)裂,裂片寬卵形、三角狀卵形或線狀披針形,葉片基部心形或近于平截,頂端漸尖,兩面被疏柔毛或近于無,葉色有濃綠、黃綠、紫綠等,頂葉的顏色為品種的特征之一;葉柄長短不一,長2.5-20厘米,被疏柔毛或無。
繁殖方法
(6)育苗
早熟品種宜采用大棚 小拱棚 地膜三層保溫育苗,提早出苗后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提早供應(yīng)市場;常規(guī)栽培可采用小拱棚 地膜兩層保溫育苗。苗床寬1.0米左右,深15-20厘米,床底鋪一層有機肥后澆水覆土。
選擇種薯要求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征,無病蟲害,薯塊100-250克。排種密度為薯塊間隔3厘米左右,種薯排好之后覆土,厚度2-3厘米,不能超過5厘米,以免影響出苗。當(dāng)60%薯塊出芽后揭掉地膜。晴天氣溫20℃以上時,打開拱棚膜和大棚膜兩端通風(fēng),防止高溫?zé)纾3执矞?5-30℃,濕度以床土見干見濕為準(zhǔn)。薯苗長20-25厘米,有6-8張完整葉片時,可以剪苗栽種大田。
具體種植方法上,大多是制作溫床并用塑料薄膜覆蓋。育苗的生長周期為40-50天,苗的大小和適宜栽種程度要根據(jù)當(dāng)年天氣變化、苗床肥料和水分的多少以及栽種土地的實際情況來定。
2.苗床營養(yǎng)土要配制好,底肥充足促進苗子健康
春季紅薯育苗把育苗床制作好是特別重要的,營養(yǎng)土要用普通的土、農(nóng)家肥、氮磷鉀肥組成,采取多用農(nóng)家肥的方法,選擇陽光充足和接近水源的地方做苗床,苗床不要太寬,大約在1米左右即可,要照顧到塑料薄膜的覆蓋,長度一般在20米左右,深度20-25厘米,建在通風(fēng)好,排水良好的地塊。育苗是紅薯生長的開始,打好基礎(chǔ)才能讓紅薯高產(chǎn)豐收,土肥較弱的地塊或者土質(zhì)很差的地塊要作為苗床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