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磁盤陣列
獨立磁盤冗余陣列是把相同的數據存儲在多個硬盤的不同的地方的方法。通過把數據放在多個硬盤上,輸入輸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疊,改良性能。因為多個硬盤增加了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儲存冗余數據也增加了容錯。 由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在1988年,發(fā)表的文章:“A Case for 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文章中,談到了RAID這個詞匯,而且定義了RAID的5層級。伯克利大學研究目的是反映當時CPU快速的性能。CPU效能每年大約成長30~50%,而硬磁機只能成長約7%。研究小組希望能找出一種新的技術,在短期內,立即提升效能來平衡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在當時,柏克萊研究小組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效能與成本。 另外,研究小組也設計出容錯(fault-tolerance),邏輯數據備份(logical data redundancy),而產生了RAID理論。研究初期,便宜(Inexpensive)的磁盤也是主要的重點,但后來發(fā)現,大量便宜磁盤組合并不能適用于現實的生產環(huán)境,后來Inexpensive被改為independent,許多獨立的磁盤組
磁盤陣列分類
磁盤陣列其樣式有三種,一是外接式磁盤陣列柜、二是內接式磁盤陣列卡,三是利用軟件來仿的真。 [2] 外接式磁盤陣列柜較常被使用大型服務器上,具可熱交換(Hot Swap)的特性,不過這類產品的價格都很貴。 [2] 內接式磁盤陣列卡,因為價格便宜,但需要較高的安裝技術,適合技術人員使用操作。硬件陣列能夠提供在線擴容、動態(tài)修改陣列級別、自動數據恢復、驅動器漫游、超高速緩沖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數據保護、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決方案。陣列卡專用的處理單元來進行操作。 [2] 利用軟件仿的真的方式,是指通過網絡操作系統自身提供的磁盤管理功能將連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塊硬盤配置成邏輯盤,組成陣列。軟件陣列可以提供數據冗余功能,但是磁盤子系統的性能會有所降低,有的降低幅度還比較大,達30%左右。因此會拖累機器的速度,不適合大數據流量的服務器。
磁盤陣列原理
磁盤陣列作為獨立系統在主機外直連或通過網絡與主機相連。磁盤陣列有多個端口可以被不同主機或不同端口連接。一個主機連接陣列的不同端口可提升傳輸速度。 [2] 和當時PC用單磁盤內部集成緩存一樣,在磁盤陣列內部為加快與主機交互速度,都帶有一定量的緩沖存儲器。主機與磁盤陣列的緩存交互,緩存與具體的磁盤交互數據。 [2] 在應用中,有部分常用的數據是需要經常讀取的,磁盤陣列根據內部的算法,查找出這些經常讀取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加快主機讀取這些數據的速度,而對于其他緩存中沒有的數據,主機要讀取,則由陣列從磁盤上直接讀取傳輸給主機。對于主機寫入的數據,只寫在緩存中,主機可以立即完成寫操作。然后由緩存再慢慢寫入磁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