棧橋:形狀像橋的建筑物,車站、港口、礦山或工廠,用于裝卸貨物或上下旅客或專1供施工現(xiàn)場交通、機械布置及架空作業(yè)用的臨時橋式結構。1904年大港第1一碼頭建成后,棧橋逐漸失去它作為碼頭的歷史使命,開始向游人開放。在土木工程中,為運輸材料、設備、人員而修建的臨時橋梁設施,按采用的材料分為木棧橋和鋼棧橋。鐵路輪渡中的棧橋,是供機車車輛駛上和駛下渡船的橋梁建筑物。
貨物、打樁或上下旅客或專1供施工現(xiàn)場交通、機械布置及架空作業(yè)用的臨時橋式結構。
1988年夏,小青島經重新規(guī)劃建設成為前海一處旅游景點。如今的小青島,遍植黑松、櫻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花木
棧橋西邊這個沙灘是第六海水浴場,它是市區(qū)浴場中1小的一個,與繁華的中山路相鄰而且周圍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可同時容納上千游客戲水。青島棧橋位于游人如織的青島中山路南端,橋身從海岸探入如彎月般的青島灣深處。沙質細軟,尤其適合沙灘嬉戲。第六海水浴場距離小青島不遠,每到晚上琴島上的導航燈光影與浴場波光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如夢如醉的夜景。
浮橋的結構形式有兩種:①傳統(tǒng)的形式是在船或浮箱上架梁、再鋪橋面。②舟梁合一的形式,或船只首尾相連,成縱列式,或將舟體緊密排列成帶式。為保持浮橋軸線位置不致偏移,在上、下游需設纜索錨碇。它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復雜水域,靈活安裝,移動方便,可配備新型太陽能照明裝置和消防系統(tǒng)。為與兩岸接通,在兩岸需設置過渡梁或跳板。為適應水位漲落,兩岸還應設置升降碼頭或升降棧橋。浮橋可用于人行、公路、鐵路。其構造并不復雜,架拆也方便,但維修費用高。平時可用以應急救災或作為臨時性1交通設施,戰(zhàn)時可用以保障軍1隊迅速通過江河的制式舟橋,為增加其機動性,常用輕金屬制成自行式的。

民國以來,柳江上還搭建過幾次浮橋,但全都命運多舛,它們不是被洪水沖垮,就是被強行拆除。直至解放后,1950年,柳州市政府撥款修建了一座新浮橋,一直使用到1968年柳江大橋通車后才被拆除。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4只大船,橫排于黃河之上,船與船之間相距5米,以長木連接,鋪以板,圍以欄。 40年來,柳江江面上的大橋層出不窮,而且一座比一座美觀、大氣,但是,在“老柳州”的心底,美親的還是浮橋。那是有生命的橋,它見證了柳州人的日常生活,它隨著柳州人的喜怒哀樂而蕩漾,是秀麗江面上一道純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