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分條機的結構組成
1、 活套坑:又稱原料貯備緩沖坑,通常深度2~4米,長度3~4米,作為原料在夾送與縱剪機之速 度匹配緩沖裝置,通常采用油壓電動等升降之過渡平臺,將原料送入夾送和側向導位裝置,過渡臺板一般采用輥輪及防劃傷材料作為原料接觸過渡面。
2、側導位及夾持裝置:側導位是作為原料在快速前進時之側向定位裝置,通常采用立輥式或立 板式結構,確保原料在縱剪時之橫向定位,不致于出現跑邊而造成成品剪切寬度不良;夾持裝置一般采用對輥式,確保原料剪切前之平展性。
張力產生站:張力生產站分為傳統(tǒng)之板式張力站、較為先進之皮帶張力站及輥式張力站,通常 采用可調油壓升降下壓來達到產生張力的功能,皮帶式及輥式則采取滑動摩擦阻力來產生張力。
A. 傳統(tǒng)張力站因張力初墊與帶材有相對滑動可能造成表面易劃傷板材出現劃傷、刮花等現象,其 產生張力幾乎適應所有表面不易傷厚度材料或非光亮鏡面板之收取。
B. 皮帶式張力站是通過皮帶與內張力輥之間的滑動阻力差來產生的,適用于光亮鏡面板表面保 護。因其皮帶間隙等原因可能對個別厚度及窄帶造成材料損傷。
C. 輥式張力站適用于0.5以下薄板之張力產生,其工作原理是通過輥的阻力或輥與帶的速差來產 生張力,對較厚板材來說可能造成輥面損傷而無法保證其使用性能。本機廣泛吸取國外同類產品優(yōu)點,結構合理,造型新,工藝先進,裁剪層數高,跨度幅度大,對棉布、化纖、皮革、針織物等均可進行裁剪,本機操作容易,維修方便,并采用消震器,噪音低,刀刃耐用度好。 傳統(tǒng)式張力產生站由于張力均勻、張力調整簡單、構造簡單、維修方便等因素,而易造成成品之劃傷可通過表面附膜解決,且經濟實惠,故深受廣大使用者青睞。
切邊作業(yè)線的主要設備包括帶有帶卷喂入裝置的開卷機、帶卷中心位置控制系統(tǒng)、切頭切尾飛剪、帶材靜電涂油器、切邊剪、廢料輸出系統(tǒng)、和廢料卷取機、帶有皮帶助卷器和出口帶卷輸送小車的卷曲機、下游包裝設備以及電氣控制系統(tǒng)。在分條剪多條薄板材料時,由于原材之厚度公差及張力生產站之張力不均勻等因素造成成品長短不一等現象,活套坑起速度緩沖與套量貯存等功能。為使設備在啟動和制動時達到較高的加速度和減速度(尤其對于高速切邊機),帶材導向輥也配備驅動裝置,這樣就可以避免可能造成表面損傷的相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