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0世紀初,有人發(fā)表了水灰比等學說,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強度的理論基礎。以后,相繼出現了輕集料混凝土、加氣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種混凝土外加劑也開始使用。60年代以來,廣泛應用減水劑,并出現了減水劑和相應的流態(tài)混凝土;滲透固化:有效滲透1~3mm,與混凝土中的物質產生化學反應,形成致密整體。高分子材料進入混凝土材料領域,出現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種纖維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纖維混凝土?,F代測試技術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混凝土材料科學的研究。 [2]
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僅為其抗壓強度的1/10~1/20。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壓強度的比值是混凝土改性的重要方面。變形混凝土在荷載或溫濕度作用下會產生變形,主要包括彈性變形、塑性變形、收縮和溫度變形等。混凝土在短期荷載作用下的彈性變形主要用彈性模量表示。在長期荷載作用下,應力不變,應變持續(xù)增加的現象為徐變,應變不變,應力持續(xù)減少的現象為松弛。多余的游離水分蒸發(fā),致使水泥漿面層出現毛細孔,降低了砂漿的密實性,易磨損起砂。由于水泥水化、水泥石的碳化和失水等原因產生的體積變形,稱為收縮。
強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主要力學性能,反映混凝土抵抗荷載的量化能力?;炷翉姸劝箟?、抗拉、抗剪、抗彎、抗折及握裹強度。其中以抗壓強度1大,抗拉強度1小?;炷恋淖冃伟ǚ呛奢d作用下的變形和荷載作用下的變形。非荷載作用下的變形有化學收縮、干濕變形及溫度變形等。按表觀密度分類混凝土按照表觀密度的大小可分為:重混凝土、普通混凝土、輕質混凝土。水泥用量過多,在混凝土的內部易產生化學收縮而引起微細裂縫。
按拌合物的和易性分類干硬性混凝土、 半干硬性混凝土、 塑性混凝土、流動性混凝土、高流動性混凝土、流態(tài)混凝土等。 [4] 制備過程編輯1.折疊配合比設計制備混凝土時,首先應根據工程對和易性、強度、耐久性等的要求,合理地選擇原材料并確定其配合比例,以達到經濟適用的目的?;炷僚浜媳鹊脑O計通常按水灰比法則的要求進行。材料用量的計算主要用假定容重法或絕1對體積法。和易性又稱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條件下,便于各種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證獲得均勻密實的混凝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