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快速學會正手拉高吊
頭一點:要體會對球造成的薄摩擦。第二:就是在摩擦的時候,前臂和手腕是如何快速的發(fā)力的。第三點、就是我們身體各個部位是發(fā)力的配合,腳下的蹬轉,腰部的轉腰發(fā)力,以及手臂的發(fā)力配合。那么我們就根據(jù)這三點一步一步的來體會正手拉高吊弧圈球
一階段體會前臂和手腕快速收攏,向上前方進行摩擦。
先找到摩擦球的感覺,那么我們先以這種提拉弧圈球的這種動作來體會一下,這個時候你的腳下蹬轉和腰部轉動的幅度可以不要那么大,先體會把球提拉上臺的這個感覺,先把手臂手腕放松,放松,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摩擦的時候這個動作很軟,沒有快速收攏的話,球就容易下網(wǎng),如果前臂快速的向上收攏,就靠這個前臂和手腕向上提拉起來,可以再退后一點,拉球的下降后期,把球帶起來,這個就是我們提拉弧圈球的這個動作,提拉弧圈球可以處理一般的剛出臺旋轉不是很強的下旋球,可以用提拉技術把球帶過去。你說的想把速度慢下來可以通過擊球發(fā)力的大小,球弧線的高低來實現(xiàn),關鍵是要有這個意識,也可以通過其他方面的變化達到這個目的,比如:學會放松自已,跳一跳,轉一轉,深呼吸等等。體會前臂的主動發(fā)力摩擦,這頭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就要體會一下手腕的發(fā)力
剛才都是前臂發(fā)力為主,手腕是捏的比較死,那么第二個階段呢,我們手腕捏松一點,這個拍形捏松一點,不要握太死放松,在接觸球的一瞬間,手腕快速的發(fā)力,如果你捏死的話你這個手腕的爆發(fā)力就出不來,動作可以不用太大,還是提拉弧圈球的動作,但是要體會手腕的充分發(fā)力,手腕充分的,引拍,展開,向下展開,瞬間發(fā)力,手腕,瞬間抖動發(fā)力。昨天晚上在球館練正手(我高拋發(fā)下旋,在對手回搓長球后,接正手拉),發(fā)現(xiàn)總是一板拉不死對手。我們看到手臂的力量加上去以后,這個球就拉的更輕松一些,這是第二個階段,體會到手腕的放松發(fā)力。
第三個階段腰部的發(fā)力和腳下的蹬轉力量 后我們要把腰部的發(fā)力和腳下的蹬轉力量都要加上來,那么這個時候引拍的動作就要稍微大一點,壓低,壓低下來,壓低到什么程度,我們前面的視頻有講過,大家可以看一下啊,壓低下來,向上前方,進行蹬轉,腳要蹬起來,幫助發(fā)力,手腕放松,放松摩擦,蹬起來。2、出界多還是從引拍和用力方向上找原因,因來球速度快,動作不必過大,在上升期后段擊球為佳。接發(fā)球,如何判斷球旋轉和是不是出臺?
判斷球的旋轉:可從三個方面進行判斷。擊球時,身體和手臂要適當放松,擊球時才會有瞬間的集中發(fā)力擊球時,先有一定比例的撞擊,再快速摩擦初期可以先練習下降初期,找到感覺后,逐步練習高點期的感覺。一是看揮拍路線。以右手執(zhí)拍為例,球拍從右往左揮動,通常是左側旋球,球拍由后往前揮動,可發(fā)出上旋、下旋和奔球。二是看拍型傾斜角度。拍型直立,發(fā)出的多為側旋或不轉、奔球等,拍型后仰較平,發(fā)出的球多為下旋等轉球。三是看球拍觸球部位。用球拍的前端觸球摩擦是下旋性質的轉球,用球拍的后上部觸球,發(fā)的多是不轉球。這是單一旋轉球的發(fā)球判斷方法。事實上,實際情況中單一旋轉的球不太多,多是復合旋轉的球。如,側上旋、側下旋球等。
判斷球是否出臺:發(fā)球高手可用相同的動作,相同的落點發(fā)出臺內球和出臺球,因水平較高,不在此研究之列。如果整體發(fā)力協(xié)調性好的話,如身體的參與,板型的調節(jié)發(fā)力方向,擊擦比例的結合。對普通愛好者而言,注意觀察發(fā)球者的幾個要點就能幫助你判斷來球是出臺還是不出臺。一看球的先一落點。靠近底線,多為出臺的長球,靠近球網(wǎng),臺內短球居多。二看揮臂動作。由后往前揮動,多是出臺長球,由上往下或前下?lián)]動,臺內短球多一些。二者綜合起來考慮,長短球就容易判斷了。
比賽中如何應對正膠選手
正膠,也叫短顆粒膠皮,特點是彈性好、速度快、擊球穩(wěn)、不吃轉,適合近臺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是直板快攻型選手常用的膠皮類型之一,過去莊則棟、李富榮、江嘉良、謝賽克等都采用正膠海綿直拍。球變成上旋后,擊球和引拍位置要比下旋球高,揮拍用力方向向前為主。劉國梁也是采用這種類型膠皮。如果你覺得自己手腕動作靈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夠,那就正面選擇以速度制勝的正膠球拍。
打法上:正膠摩擦力較小制造旋轉的能力較差,同時也不易吃旋轉,但它的速度快、弧線低,并且有略帶下沉的特點。而直板正膠打法的選手往往站位近臺,擊球速度快,并且臺內球處理較靈活。
針對直板正膠的打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以上旋球為主,側旋球為輔,少打下旋球;
2.以出臺長球為主,偶爾變換節(jié)奏打臺內短球;
3.推擋時以向前發(fā)力為主,略帶摩擦;
4.對方進攻時,盡量退到中遠臺,以拉高調弧圈球反攻。
發(fā)大力正手拉球時,經(jīng)常拉漏,怎么辦?
發(fā)大力正手拉球時,經(jīng)常拉漏,怎么辦?
拉球時漏球,原因不盡相同,不外乎以下情況:拍形過于前傾,導致球拍在球的上方“擦肩而過”;迎前擊球不夠,沒跟上,揮拍路徑和球有距離,造成觸不到球;揮拍方向偏差,向上多向前少,導致碰不到球。你可對照分析你是屬于哪種情況,然后作相應調整即可。
通常是抬肘或揮拍過快,節(jié)奏可以稍慢一點,見球不要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