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進入快車道,城市建設步入快速發(fā)展期,建筑垃圾產量也水漲船高。環(huán)衛(wèi)部門接受委托清除的無肥垃圾(包括建筑垃圾與工廠垃圾)從1976年66.35萬噸,至1979年已達125.62萬噸,3年內增加了一倍。而當時的建筑垃圾往往暴露堆放在施工現場或道路旁,風揚。長此以往,市容市貌難免受到建筑垃圾堆放的影響,何況建筑垃圾清處量開始逐年遞增。到1979年,市區(qū)建筑施工現場或道路旁堆放的臨時堆放點多達500處,嚴重影響了市容環(huán)境。建筑垃圾開始以圍城之勢硬生生闖入了上海市民的生活,也成為了上海市民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建筑垃圾指人們在從事拆遷、建設、裝修、 修繕等建筑業(yè)的生產活動中產生的渣土、廢舊混凝土、廢舊磚石及其他廢棄物的統(tǒng)稱。按產生源分類,建筑垃圾可分為工程渣土、裝修垃圾、拆遷垃圾、工程泥漿等;按組成成分分類,建筑垃圾中可分為渣土、混凝土塊、 碎石塊、磚瓦碎塊、廢砂漿、泥漿、瀝青塊、廢塑料、廢金屬、廢竹木等。建筑垃圾是指在工程中由于人為或者自然等原因產生的建筑廢料,包括廢渣土、棄土、淤泥以及棄料等。這些材料對于建筑本身而言是沒有任何幫助的,但卻是在建筑的過程中產生的物質,需要進行相應的處理,這樣才能夠達到理想的工程項目建設,正因為是一個整體的過程,所以其環(huán)節(jié)的考慮是更重要的。
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凡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出的材料和產品,國家應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優(yōu)惠。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建筑垃圾存在的問題,應采取建筑周期全過程的管理模式。改變傳統(tǒng)的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的線性模式(總消耗=消耗A 消耗B),形成建筑原料——建筑物——建筑垃圾——再生原料的循環(huán)模式[急消耗=消耗(A-X) 消耗(B-X) 消耗(X)(其中:A-自然的材料合計和運轉;B-廢棄的材料運轉和處理的合計,X-合計再循環(huán)材料)]。在建筑過程中讓原材料得到大限度地合理、、持久的利用,并將其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從而形成高利用、低排放的新型建筑模式,在保護環(huán)境的同時也取得了更大的經濟利益。這些都需要政府、環(huán)保、建筑建材等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采取各項優(yōu)惠政策,大力扶持創(chuàng)辦建筑垃圾的加工企業(yè),大力開發(fā)和推廣再生材料產品;采取積極措施,鼓勵對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從管理方法方面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不同結構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組成比例略有不同,而垃圾數量因施工管理情況的不同在各工地差異很大。如采用商品砂漿,將鋼筋制作外包給專門的鋼筋加工中心,就能大大減少混凝土這種建筑垃圾和廢鋼筋的產生??梢圆捎梅职姆绞綄雾椆こ坛邪o個人,承包者為了保證效益就會想辦法降低建筑垃圾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