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孔位定位。錨桿施工前,應先了解地下管線的散布狀況,以便在錨桿施打過程中避開管線。如在施工中錨管端部一旦碰到接近建筑物的樁基時,應相應調整錨桿方位和角度。
2)成孔。錨桿成孔選用干鉆法,人工(洛陽鏟)或(取芯)機械作業(yè);運用錨桿螺旋式鉆孔機鉆孔,施工時應操控其定位和傾角差錯在規(guī)劃要求和標準規(guī)則的允許范圍內。鉆孔后應即刺進錨筋并及時注漿關閉,防止水土流失阻礙土體安穩(wěn)。
質監(jiān)、監(jiān)理、業(yè)主或設計單位對質量有疑問的錨桿也應抽樣作驗收試驗。當驗收錨桿不合格時應按錨桿總數的30%重新抽檢;若再有錨桿不合格時應全數進行檢驗。錨桿總變形量應滿足設計允許值,且應與地區(qū)經驗基本一致。
3、設備配置4、質量標準
1)控制標準2)保證措施:
(1)考慮地層類型、成孔條件、錨固類型、錨桿長度、施工現場環(huán)境、地形條件、經濟性和施工速度等因素進行鉆孔機械選擇。
(2)灌漿前應清孔,排放孔內積水。
(3)注漿管宜與錨桿同時放入孔內,注漿管端頭到孔底距離宜為100mm。
鉆機就位時,必須固定牢固,確保鉆機機架的水平度和立軸的垂直度。錨桿孔直徑按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宜取錨桿直徑的3倍,但不應小于一倍錨桿直徑加50mm)。錨桿下料長度為鉆孔長度 錨入上部結構長度。其中錨入上部結構的長度應符合鋼筋的錨固長度要求。除銹處理采用鋼絲刷清除鋼筋、焊管鐵銹。漿體配制的灰砂比宜為0.8-1.5,水灰比宜為0.38-0.5。
通病現象1:孔位誤差大
產生原因:,測量放線誤差;第二、放線后未對測量成果保護;第三、鉆孔施工未對準測放點 。
產生后果:錨桿錨固段內地層被撓動,不能提供設計要求的錨固力
防治措施:土方開挖時嚴格控制標高
產生原因:鉆孔時,未對實際地層進行編錄,未發(fā)現與地勘報告不符的軟弱層,或出現后,未對錨桿長度進行調整未考慮獨立柱及條形基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