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排病反應(yīng)因人而異,根據(jù)我們的實際經(jīng)驗,一千個人灸后會有一千種反應(yīng)。大概歸納下有如下幾大類,這些都是我們艾灸調(diào)理種經(jīng)常遇到的:
1.灸后上火,表現(xiàn)為口干舌燥、牙齦、頭暈等,秋冬季艾灸更為易于上火。艾灸所擅長的是扶陽,灸后體內(nèi)陰陽暫時被打破,陽氣上延,即表現(xiàn)為上火的癥狀,一般為正常現(xiàn)象,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①、適當(dāng)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時間,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虛寒的程度,選擇適當(dāng)?shù)木木?、火力,靈活掌握艾灸的時間。體質(zhì)虛寒重的,可以用多孔的、多眼的等火力大的,灸的時間也可適當(dāng)延長,否則不要刻意選用大火力的灸具,或灸的時間太長等,要適合自己的虛寒程度,這個要在灸的過程慢慢感受摸索。
②、灸前灸后多喝溫開水,艾灸屬火,可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huán),補充適當(dāng)?shù)乃趾苤匾?,以溫開水為宜。
現(xiàn)在好多人對艾灸的知識了解的不是很多,但學(xué)了一些簡單基礎(chǔ)的艾灸方法就可以在家里艾灸了。在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艾灸后出現(xiàn)了上火的現(xiàn)象,該怎么辦呢?今天康元生生物就給大家說一下艾灸后上火要怎么處理。
艾灸后上火有哪些癥狀?
艾灸后上火的人口干舌燥;眼睛充血干澀、眼屎多;大結(jié);;鼻涕黃,流鼻血;手腳發(fā)燙,煩躁;睡覺不安穩(wěn),易醒;感覺疲倦等。
什么體質(zhì)艾灸后容易上火?
一、上熱下寒中氣虛 (詳細解釋:上熱(有上火的表現(xiàn))、下寒(畏寒,手腳冰涼,特別是腳)、中氣虛(脾胃差,消化吸收差)
二、氣血嚴重不足,稍微運動就累,兩虛。青臉寡色
艾灸后上火要怎么處理?
一、減少艾灸的時間,比如說原來每穴是灸15分鐘,那么現(xiàn)在就灸10分鐘。
二、增加艾灸的穴位:大椎穴
三、增加艾灸引虛火下行的穴位:足三里、涌泉
四、用泡腳
五、睡前用手搓熱涌泉
六、掐壓太沖穴降肝火
七、多喝水(是蜂蜜水:建議喝紅棗,黃芪,五味子類帶溫補的蜂蜜水,別喝苦寒的黃連蜜,蜜)
八、多做不消耗氣血的伸展運動,拉通全身經(jīng)脈,避免淤滯。
九、心情要愉快,心情不好也要上火~~~
十、堅持艾灸(到一定時間氣血一足,你想灸多久就灸多久,不上火,這是很多人的親身體驗)
防止艾灸后上火的一些注意事項
一、注意正確的艾灸順序——先上后下,先陽經(jīng)后陰經(jīng)——也可以減少上火。
二、多喝溫開水,我是灸后兩小時后開始喝蜂蜜水,到現(xiàn)在都沒有上過火。飲食要注意,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三、上火的厲害時可以用泡腳,每次艾灸的時候后灸下足三里。
四、加灸太溪和涌泉穴以引火歸元。
新艾與陳艾對艾灸的功效有影響嗎?
確實艾的新陳對艾灸的功效會有顯著的影響。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凡用,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币虼税乃玫陌q或的材料以陳艾為上品,而且越陳越好,所以艾絨或制成后應(yīng)該經(jīng)過一段時期的干燥貯藏才能使用。
用陳艾不用新艾的道理是什么?
因為新艾所含的揮發(fā)油比陳艾多,燃燒快、火力猛、燃著后不易熄滅,令人灼痛,而且艾灰易脫落,容易起泡,此外新艾燃燒后的煙也比較大,刺激性強。
反之,陳艾所含的揮發(fā)油少,易滅,燃燒比較緩慢,火力溫和,大大減少艾灸過程中的灼熱感,而且煙少不易掉灰。這就是艾灸用陳艾不用新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