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鼎天助力企業(yè)品牌形象再創(chuàng)輝煌,湖湘文化扛起中華民族文化之脊梁”。
胡安國在碧泉潭結(jié)廬而居后,湖湘士子紛紛造訪。胡安國感于時事,大力宣揚其尊王攘夷、內(nèi)圣外王、體用并重、知行合一的經(jīng)世濟民之學,并將其觀點和主張寓于晚年潛心著述的《春秋傳》中。胡安國倡導的經(jīng)世致用新學風,就是針對當時那些“徒掇拾章句,馳騖為文彩,藉之取富貴,緣飾以儒雅,汲汲計升沉”的八股學風而為的。他旗幟鮮明地指出經(jīng)邦濟世之學,才是真正的“有用”之學。湖湘學子得其訓后,頓覺“先生斯言洞穿七孔,令人目中浮翳為之一開”。
湖湘文化的精神是什么?5
碧泉書院地處偏僻,能為人們所紀念膜拜的實物現(xiàn)今均已蕩然無存,如果不是典籍華章的推崇與景仰,如果不是湖湘兒女的發(fā)揚與堅守,如果不是近現(xiàn)代的噴發(fā)與釋放,胡氏父子為湖南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也必將隨同書院而不復存在。我們在自豪吟唱“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無湘不成軍”“一省系十七省之安?!钡群姥詨颜Z時,更應該追根溯源,是胡氏父子在碧泉書院給予了湖南人思想、血性和本領。當年胡氏父子在碧泉書院招授生徒,傳播經(jīng)世之學,就是與現(xiàn)實中抗擊侵略、救亡圖存的斗爭緊密相連的。如胡安國講授《春秋》,津津樂道于《春秋》的“尊王攘夷”之義和華夷之辨,正是為抗金救國的現(xiàn)實斗爭服務。胡宏雖然身處偏僻山林,卻始終牽掛著破碎的山河、艱難的時局。他將教學、研究的內(nèi)容,與自己變革現(xiàn)實的井田、郡縣、學校等制度設想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從而使學生受到實在教益。后來,每當國家危難之時,總有湖湘學子挺身而出,挽狂瀾于既倒,拯萬民于水火。無數(shù)湖湘兒女因之而留名青史,稱頌后世。
湖湘文化招商,全國招股,以此更好宣傳和傳承湖湘文化
紹興八年,胡安國去世,其子胡宏、胡寅子承父業(yè),傳其湖湘學,將書院修繕擴大,并作《碧泉書院上梁文》,以紀其事,紹興十年(1141年),胡宏、胡寅有感于“人希探本”而創(chuàng)立了他的“性本論”儒學觀,在碧泉潭上建“有本亭”(原亭毀于戰(zhàn)¥,2011年重建)。碧泉書院雖然地處偏遠,但因有一代鴻儒隱居其中,便“寓在深山多客人”了。許多官員和士子紛紛造訪,遂形成了“遠邦朋至,近地風從”的繁榮景象。胡安國、胡宏、胡寅父子在此辛勤耕耘了三十一載。 胡氏父子等在研究傳授周敦頤“二程”的學說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理學湖湘學派,碧泉書院遂成為湖湘學派的發(fā)源地。后延續(xù)發(fā)展了衡陽“石鼓書院”、寧鄉(xiāng)“通山書院”、長沙“岳麓書院”等。胡宏逝世后,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4年)隨著湖湘學子的群體北遷長沙岳麓書院,碧泉書院方漸趨冷落。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瀟湘之地,山環(huán)水繞,古往今來,人文薈萃,湖湘人物人才遍及三湘四水、大江南北,人才之盛,稱譽天下。江河綿延,萬古長流,在于不斷地融匯百川的新流;文化傳承,昌盛不衰,在于不斷承舊開新的勇者。湖南歷代人才,披精瀝沙,承舊革新,塑造湖湘人文精神之特質(zhì),@領湖湘文化之發(fā)展,于中國文化與歷史之進程中功不可沒。不負“唯楚有才、于斯為盛?!鼻G楚歷史,源遠流長,人文薈萃,自屈原以來,哲人輩出,群星燦爛,名作爭輝,著述如林。著書立言,言為心聲,湖湘浩如煙海之著述,凝聚瀟湘名人學者、圣賢豪杰之聰明睿智,匯集湖湘文化之精華。湖南之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建置沿革、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教育盡羅其中,作為湖湘文化之重要文獻載體,是湖南悠久歷史之沉淀與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