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武術既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教育!
性格是否是與生俱來、終生不變的呢?其實不然,性格是童年期慢慢塑造出來的。
當今學前武術教育,改變了傳統(tǒng)武術練習中的嚴肅、古板、枯燥、大負荷量以及不科學的練習方式方法,如今的授課方式大多采用游戲、錄象、圖片、音樂等科學的童趣教學模式,使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訓練課中不僅可以學到武術中技能技巧,還可以培養(yǎng)其豁達、開朗、積極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質。
武術心理學研究表明,武術運動對人的心理活動所起的作用明顯。通過有針對性的運動,可以糾正不良的性格弱點。我們的性格形成主要是在游戲與運動中完成的,他們在游戲中扮演角色,并通過游戲規(guī)則經(jīng)歷競爭、合作、成功、失敗、挫折,體驗幫助別人和受到幫助的樂趣,這是課堂和書本中難以體驗到的。
武術使你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帶給別人美感折疊:
豐富生活武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無論是套路表演,還是散手比賽,歷來為人們喜聞樂見。唐代大詩人李白好友崔宗字贊他”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有名詩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的描繪。漢代打擂臺,“三百里內皆來觀”。都說明無論是顯現(xiàn)武術功力與技巧的競賽表演套路,還是斗智斗勇的對抗性散手比賽,都會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更高的觀賞價值。通過觀賞,給人以啟迪教育和樂趣。
武術訓練對代謝的影響
人體的各種運動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別由磷酸原系統(tǒng)、乳酸能系統(tǒng)和有氧氧化系統(tǒng)供給,其中前兩種為無氧代謝,后一種成為有氧代謝。兒童少年有無氧能力明顯弱于成人,武術套路是武術運動的一種主要形式,武術套路運動可分為三種類型,以有氧代謝為主的太極拳類的套路運動、以磷酸原和乳酸能無氧代謝為主的南拳長拳和介于有氧和無氧供能之間的部分傳統(tǒng)武術。在太極拳運動中,動作柔和緩慢,機體運動時的能量主要靠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分解提供,長期進行太極拳練習可以增加青少年的更大攝氧量能力,從而增強青少年的有氧代謝能力。
以無氧酵解供能形式為主的長拳,南拳和大部分傳統(tǒng)項目的套路運動由于運動強度較大,快速有力,少年兒童為了達到其要求,急需大量能量,而通過有氧氧化途徑則遠遠不能滿足這種需要,于是通過一系列的調節(jié),來加強糖酵解的過程,從而促使無氧能力逐漸增強;還有些套路介于有氧和無氧之間,如詠春拳等。在武術套路運動的三種類型中,以無氧酵解供能形式為主的運動所占的比例為更大,運動后氧債的完全消除約需6~9分鐘才能恢復到安靜的水平,因此經(jīng)常在這種“缺氧”的狀態(tài)下練習,機體的無氧代謝能力必然會提高。雖然兒童少年的更大攝氧量和負債的能力均低于成年人,但經(jīng)過系統(tǒng)訓練后,機體在無氧條件下運動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運動后恢復的時間也大大縮短,并且有氧代謝能力也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