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一般磚雕以純花卉的圖樣更是豐富多彩,除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四君子”外,牡丹、荷花、石榴、枇杷、荔枝、柑橘、白果、棗子、花生、蔬菜等等,都是層出不窮的雕刻對象。這些形象大都是用折枝、散花、叢花、錦地疊花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等手法,表現寓意喜慶、幸福和人們美好愿望,這種寓意的吉祥圖案,在徽州磚雕中相當盛行,達到了“圖面有意,意在吉祥”的境界。還有八寶、博古、幾何形體、文字形、靜物畫似的擺設,在磚雕圖案中也占有一定位置。琴棋書畫也被組織在花紋環(huán)繞的或底襯的飾地中,琳瑯滿目,妙趣橫生。
宋代是我國磚雕裝飾藝術發(fā)展的個高峰,磚仿木結構樣式已經高度成熟。北宋北方遼金地區(qū)出現了大量磚仿木墓穴。其磚雕規(guī)模大,工藝手法成熟,磚雕題材豐富,體現了北方游牧民族獨特的審美。山西晉南地區(qū)出土的50余座金代磚墓在形制、構件等方面大大超出了禮制規(guī)范,裝飾風格雄渾博大,是歷惟一能與帝后墓穴相媲美的墓穴,也是建筑與磚雕藝術結合的典范之作。稷山馬村段氏墓(前期)和侯馬董氏墓(后期)磚石墓是其中的典型。
一般認為,臨夏的回族磚雕藝術起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近代更臻。雕從制作工藝上講,有“捏活”“刻活”之分,一般是“捏活”為輔,“刻活”為主。磚雕圖案取材多樣,多以民間喜聞樂見、吉祥如意的物象為題材,如梅蘭竹菊、山水花鳥、八寶博古等裝點于墻面影壁、門楣榍頭、屋脊臺座、甬道側壁等處,既是建筑整體的細化精巧之體現,又與建筑整體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臨夏民間建筑的裝飾藝
遍覽臨夏磚雕,不論是那一種圖案,均不見人物活動的場面,這是臨夏磚雕的重要特征。因為篤信,真主獨一,不崇拜任何偶像,所以,即便在客廳寢室,也不掛有人物形象的圖畫。
磚雕一般選用優(yōu)良質地的青磚,與普通砌筑用磚截然不同,青磚在制作上歷來就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程,從選泥、入池、沉淀到踩泥制坯晾制、燒制直至封窯、浸水都是極為苛刻。僅以踩泥一項為例,半干的泥糊在檢查無砂粒之后需搬入制作池中,以牛蹄反復踏成泥筋,以備制坯。磚雕延續(xù)著“秦磚漢瓦”的精工細作,之所以能經受數百年的日曬雨淋,是因為它是經過復雜的工藝流程制作而成的。一幅磚雕的成型,從原料的選取到全部工序完成需要經過十幾道工序,30多個環(huán)節(jié),且每道工序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歷經烈火的炙熱里鐵錘的祝福后,匠人拿起刻刀,隨著叮叮當當的聲音,惟妙惟肖的形狀便隨著碎石被風吹散而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