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如今大家都用襪套和氣閥孔來穿假肢。軟組織被拉向殘端。殘端的承重能力受到削弱。接受腔底端的氣閥孔甚至破壞了該處的接觸和承重。只有用特殊的氣閥將接受腔底部的氣閥孔填平,才能做到真真意義上的全接觸。只要沒有更好的方法穿假肢,殘端的承重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在我國,下肢假肢裝配沒有能夠普遍做到全接觸和殘端承重,既有認識上的原因,也有假肢裝配技術上的原因,還有截肢技術上的原因。
假肢技術的基本特點:傳統(tǒng)假肢的接受腔是插入式和開放式的,其殘肢與接受腔的接觸面和承重面都很小,并易產(chǎn)生活塞運動,導致殘肢容易磨破和萎縮。近年來,在接受腔的設計上更符合人體解剖學和生物力學:小腿假肢采用臏韌帶承重,大腿假肢采用骨承重,殘肢與封閉式的接受腔全接觸。什么是假肢?假肢:穿戴在截肢者身上,用以彌補肢體缺損、代償已失去肢體部分功能的人工肢體。
功能性假肢——功能型的肌電假肢功能型的肌電假肢內(nèi)裝有微電腦,由患者大腦神經(jīng)發(fā)出肌電信號,通過假肢的傳感器接受信號來控制假肢的動作。假肢技術的基本特點:它的“骨骼”就是起連接作用的金屬管,它的“肌肉”就是外裝飾的泡沫海綿,再加上肉色絲襪,使假肢的外表看上去酷似真腿,完全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女性患者即使穿裙子也毫不露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