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服裝生產基本工藝流程包括布料物料進廠檢驗、排料、裁剪、縫制、鎖眼釘扣、整燙、成衣檢驗、包裝入庫等八個工序。
園服材料的檢驗與測試:
布料進廠后要進行數(shù)量清點以及外觀和內在質量的檢驗,符合生產要求的才能投產使用。把好面料質量關是控制成品質量重要的一環(huán)。對不能符合要求的物料不予投產使用。
技術準備:技術準備是確保批量生產順利進行以及zui終成品符合要求的重要手段。五、有些地方因為環(huán)境污染,水質不好,衣服洗了會發(fā)黃發(fā)硬,要特別注意。在批量生產前,首先要由技術人員做好生產前的技術準備工作。技術準備包括工藝單、樣板的制定和樣衣的制作三個內容。工藝單是服裝加工中的指導性文件,對服裝的規(guī)格、縫制、整燙、包裝等都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對服裝輔料搭配、縫跡密度等細節(jié)問題也加以明確。服裝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應嚴格參照工藝單的要求進行。樣板制作要求尺寸準確,規(guī)格齊全。相關部位輪廓線準確吻合。樣板上應標明服裝款號、部位、規(guī)格及質量要求,并在有關拼接處加蓋樣板復合章。
排料:根據樣板繪制出排料圖,“完整、合理、節(jié)約”是排料的基本原則。
純棉紗線是由棉花紡制的具有一定細度、長度無限的單紗或股線,適用于梭織、針織、制線、制繩等。熨燙時在衣內套入襯板使產品保持一定的形狀和規(guī)格,襯板的尺寸比成衣所要求的略大些,以防回縮后規(guī)格過小,熨燙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80℃~200℃之間較為安全,不易燙黃、焦化。其規(guī)格常用英制支數(shù)表示,棉紗英制支數(shù)(Ne)的定義為:公定重量為一磅重的棉紗所具有的長度碼數(shù)。棉紗的英制 支數(shù)計算:公定回潮率時,公定重量一磅重的棉紗,有幾個840碼,稱為幾英支。如:含32個840碼,就稱為32英支,以此類推。
粗支紗:18英支及以下的純棉紗線,主要用于織造粗厚織物或起絨起圈棉織物。
中支紗:19-29英支的純棉紗線。主要用于一般要求的針織服裝。 細支紗:30-60英支的純棉紗線。主要用于gao檔針棉織品。 較細支紗:60英支以上的純棉紗線,用于gao檔針棉織品。
普梳紗:指用普梳紡紗工藝紡出的紗線,也稱未精梳紗。
精梳紗:指用品質優(yōu)良的棉纖維作原料,紡制時比普梳紗增加精梳工序而生產的紗線。
一般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數(shù)。克重是針織面料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 針織產品中,一般來講,克重越重,面料質地越厚實。
針織面料是由線圈相互穿套連接而成的織物,是織物的一大品種。成品包裝指一件或數(shù)件服裝入一膠袋,包裝要求平整美觀,一些特別款式的服裝在包裝時要進行特別處理。針織面料具有較好的彈性,吸濕透氣,舒適保暖,是童裝使用zui廣泛的面料,原料主要是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也有錦綸,腈綸,滌綸等化學纖維針織物組織變化豐富,品種繁多,外觀別具特點,過去多用于內衣,T恤等,而今,隨著針織業(yè)的發(fā)展以及新型整理工藝的誕生,針織物的服用性能大為改觀,幾乎適用于童裝的所有品類。
在縫制過程中一般要留意把握以下要點。
因為針織面料的織物具有縱向和橫向的延伸性(即彈性)的特點及邊沿線圈易脫散的缺點,故縫制針織時裝的縫跡應知足:
(1)縫跡應具有與針織織物相適應的拉伸性和強力。
(2)縫跡應能防止織物線圈的脫散。
(3)適當控制縫跡的密度。如厚型織物的平縫機縫跡密度控制在9~10針/2cm,包縫機縫跡密度為6~7針/2cm,薄型織物的平縫機縫跡密度控制在10~11針/2cm,包縫機縫跡密度為7~8針/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