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底質改良劑的分類:(按出場順序介紹)
蒙昧時期:
1、吸附型:如沸石粉、活性炭等,只是簡單的物理吸附水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質,用后水會變得清爽,但對有害物質本身的特性并沒有改變,只是濃縮于其中,且沉降到池底加重了底臭。
2、絮凝型:以聚合氧化鋁等絮凝劑為代表,用后水體會分層,底層會有大量云霧狀的絮凝膠狀物,故使用后易缺氧。
3、離子交換型:像以含EDTA或以硫dai硫酸鈉為主的產品,去除重金屬和xiu氯效果較為理想,但對水中或底層帶負電荷的酸性有害物質則效果很差。
底質改良劑的根本作用:
追根溯源,底質改良劑的根本作用有二:
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增加有益菌,改善底部微生態(tài)結構。
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這個功能,現(xiàn)階段只有底質改良劑可以完成此項功能。因為很多消毒ji雖然可以殺滅水體中的有害微生物,但是到了池塘底部就大打折扣,而至于底泥中的有害微生物則無能為力,而對于蝦蟹這些底棲動物而言底泥表層中的有害微生物才是關鍵。
因地制宜選用底質改良劑。
1、在前期和中期,池塘環(huán)境很好,底部溶解氧充足的情況下使用生物型底質改良劑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壞底的作用。持效時間長,無任何刺激性,兼具調水和改底雙重作用。
2、在中期出現(xiàn)底臟,水體中有機雜質過多,水瘦很難培養(yǎng)藻類的情況,則建議先用有凈水功能的產品吸附和絮凝雜質,此時注意池塘中的溶解氧,如環(huán)境過差應同時使用AOK激抗,保持底部溶解氧。等待幾個小時候使用氧化型底質改良劑,將雜質降解為藻類可利用的物質,再行培藻調水,事半功倍。底質改良劑對池塘水質和底質的影響利用膨潤土、腐植酸鈉、黃腐酸吸附光合細jun制成一種新型底質改良劑,通過對池塘水質指標和底質有機質的測定,研究該底質改良劑對池塘水質和底質的影響。
3、如果由于投餌量把握不準或是長期未改底造成底部發(fā)臭,建議初期使用還原型底質改良劑,之后再使用氧化型底改。
水質改良劑在水產養(yǎng)殖過程的正確使用
淡水魚養(yǎng)殖水體水質的調控和管理是養(yǎng)殖成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為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人們往往進行高密度養(yǎng)殖。但高密度水產養(yǎng)殖會引起一系列問題:化學需氧量升高、耗氧加劇、溶氧降低和底泥酸性增加,一些有毒物質在水體中大量積累,水質惡化,持續(xù)下去會造成水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所以水質調控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物理活性水質改良劑物理活性水質底質改良劑通常具有極大的比表面積,孔隙多,主要靠強吸附性將有毒有害物質吸附到海綿孔隙中,從而達到降低氨氮、硫化qing、亞xiao酸鹽含量的作用。
降解H2S的作用機理:
水質改良劑組份中的Fe3 能與H2S起氧化還原反應,將S2-氧化成單質S,而產物Fe2 又能與S2-產生FeS沉淀。且FeS沉淀又可催化O2氧化H2S,起到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