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生物碳源的分類
以IECD和IEA共同于1991年初提交的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方法的報告為基礎,經IPCC等組織合作,歷時5年修改和完善,對碳源做了較為詳盡的分類。主要將其分為能源及轉換工業(yè)、工業(yè)過程、農業(yè)、土地使用的變化和林業(yè)、廢棄物、溶劑使用及其他共7個部分。但因IPCC的研究是在發(fā)達國家的背景下產生的,因此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化石燃料和工業(yè)發(fā)展所涉及的排放狀況沒有足夠的估計。以我國為例,在能源活動中,除化石燃燒的燃燒外,由于我國農村很大程度上還是以傳統(tǒng)的生物質為燃料的。因此,在2001年10月國家計委氣候變化對策協(xié)調小組辦公室起動的“中國準備初始國家信息通報的能力建設”項目中,正式將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分類為能源活動、工業(yè)生產工藝過程、農業(yè)活動、城市廢棄物和土地利用變化與林業(yè)5個部分。
生物碳源
一、產品特性
利用植物提取營養(yǎng)液加少量乙鈉經菌種發(fā)酵而成,里面有細菌繁殖的各種微量元素和生物促進劑,更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二、產品優(yōu)勢
1、富含多種酸類小分子物質、糖、微量元素;
2、能夠幫助生化系統(tǒng)快速恢復;
3、提高微生物的抗沖擊能力。
三、使用方法
根據(jù)污水中氮含量,按照C:N=3-4:1(TN)去總氮,具體按照實驗確定。投加量萬分之一到百分之一。
四、存儲與處置
存儲:7℃-40℃;干燥條件;無需冷藏。
污水處理為什么要加生物碳源?
碳源是指向大氣中釋放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自然界中碳源主要是海洋、土壤、巖石與生物體,另外工業(yè)生產、生活等都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也是主要的碳排放源。這些碳中的一部分累積在大氣圈中,引起溫室氣體濃度升高,打破了大氣圈原有的熱平衡,影響了氣候變化。是微生物生長一類營養(yǎng)物,是含碳化合物。常用的碳源有糖類、油脂、有機酸及有機酸酯和小分子醇。碳源對微生物生長代謝的作用主要為提供細胞的碳架,提供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提供合成產物的碳架
(1)污水通過初沉池進水管注入污泥初沉池中進行沉淀;
(2)沉淀完全后,收集上清液,沉淀污泥輸送至上式聚溫型管式超聲波污泥裝置中進行超聲波;
(3)超聲波解后的污泥輸送至脫水機中進行脫水;
(4)收集脫水得到的清液,脫水后的污泥輸送至污泥微氧水解池中進行水解,污泥停留時間為12~48小時,控制微氧水解池中的氧氣條件0<DO<1.0mg/L;
(5)收集水解產生的上清液,水解完成后污泥進入后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