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菩薩,又作菩提薩陲,梵文 Bodhisattva,意為「覺有情」,Bodhi(覺,菩提),Sattva(有情,眾生)。根據(jù)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的徒,就都是Bodhisattva;勸人發(fā)菩提心,就是發(fā)菩薩心。我國已故太虛法師說:「凡發(fā)菩提心學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薩。悲華經(jīng)·受記品》謂菩薩在遠古因地修行時期,因發(fā)大悲誓愿而蒙寶藏如來授記:“善男子,汝觀天人及三惡道一切眾生,生大悲心,欲斷眾生諸煩惱故,欲令眾生住安樂故,善男子,今當字汝,為觀世音?!顾?,「菩薩」原是中一個極普通的稱呼,既適用于僧尼,也適用于在家學佛的居士們 。
把全宇宙的靈界與佛界劃入「十界」之中,地獄界、餓鬼界、界、阿修羅界、人間界、天上界,以上稱為「六迷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以上為「四悟界」。印光大師認為,觀世音菩薩的普門救度,猶如一月投影萬川,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也皆現(xiàn)全月。即是說,佛是菩薩次之。據(jù)說菩薩(修道人)修行共有五十二位,漸次上進。從四十一位至五十位,稱作「
地」,以上便是「等覺」、「妙覺」位、后一個便是「佛」位。
修行的徒便是菩薩的思想,以后也逐漸起了變化,予以神化,后竟產(chǎn)生了許多非人的、想象中的天上菩薩出來了。這些在天上宇宙間菩薩,有男有女,據(jù)說能賜人幸福與快樂。多家庭都喜歡供上觀世音,以祈求家庭幸福,人口平安,但觀音的擺放也有很多禁忌,如請觀音回家,未開光之前要用紅布包好,以避免邪靈侵入當無靈力的塑像內(nèi)。但我們從學的立場來看,與其稱他(她)們?yōu)槠兴_,毋寧說這是中的一種變相多神多靈崇拜,與原始的,不知已相距多少個十萬八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