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動物為異養(yǎng)生物,即他們不能自己制造自己的食物,而是依賴于外界的有機物獲得營養(yǎng)。他們得到食物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必須能夠消化吃下的食物,才能得到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
動物營養(yǎng)成分除水以外還有五個主要部分,即糖類、脂類、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這些物質提供動物體的基本需要。
單細胞生物進行胞內消化,即將食物顆粒攝入細胞內進行消化,如變形蟲和纖毛蟲。
腔腸動物(水螅)和扁形動物(渦蟲)出現了消化腔,食物從口進入此處,在消化腔內壁分泌的消化酶作用下進行細胞外消化,形成許多多肽或食物碎片,然后再被有吞噬能力的細胞吞噬形成食物泡,進行細胞內消化。未消化的食物殘渣仍由口排出。
完全的消化道由口開始,以結束,并被腔體包圍。以人體為例,其消化道包括口、咽、食道、胃、(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大腸(盲腸和結腸、直腸)、。消化道內的化學性消化有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進行。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臟和胃腸壁中的腺體。
舌的發(fā)生
胚胎第4周末,左右兩下頜隆起的內側面細胞,形成3個隆起,頭側左右一對隆起較大,稱側舌隆起(lateral lingual swelling),尾側一個隆起較小位居中線,稱奇結節(jié)(tuberculum impar)。左右側舌隆起迅速增大,并在中線愈合,形成舌體。奇結節(jié)生長緩慢,形成盲孔前方舌體的一部分。第2、3、4對鰓弓腹側端之間的間充質,形成一凸向咽腔的隆起,稱聯(lián)合突(copula)。聯(lián)合突的前部發(fā)育為舌根,后部發(fā)育為會厭。舌根與舌體的愈合線為一條“V”形界溝。故舌的表面上皮來自咽壁內胚層,舌內的結締組織來自原始咽周圍的間充質,舌肌則主要由頭端體節(jié)的節(jié)細胞遷移分化而成。
消化系統(tǒng)的顯微結構觀察實驗
味蕾
用人舌的輪廓或兔舌的葉狀切片(H-E染色)觀察。
1.低倍鏡觀察 找到粘膜的突起部分即舌,可見其上皮為復層扁平上皮,上皮內有許多著色淺的卵圓形味蕾。兔舌的葉狀處的味蕾較多,所以容易找到。
2.高倍鏡觀察 味蕾為卵圓形,其長徑與所在部位的上皮厚度相等。味蕾內有3種細胞:I 型細胞呈梭形,數目少.胞核狹長,著色較深;Ⅱ型細胞為梭形或柱狀,數目較多,胞核大而圓,染色淺;Ⅰ、Ⅱ型細胞頂端都有味毛,隱約可見?;毎麨殄F體形,位于味蕾基部。若切面正切過味蕾的中部,還可見到味蕾頂端的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