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國內無心磨床研磨工藝方法通用的有哪幾種?
一、通進磨削法。
這是把工件通進兩個砂輪而施行磨削的方法,這時把調整輪弄成傾斜來利用其周速的分速度,同時為了把工件導至正確的磨削位置,在支持刀板前后放置四個引導板,由于調整輪的傾斜為使工件和它成線接觸,應留意調整輪修正,如果只傾斜調整輪時工件和它的接觸只能在一點,所以必須把它修正或鼓腰狀,并且隨著它的傾斜度傾置調整輪修正裝置。此外現(xiàn)在多使用著工件的插人磨削、工件的取出、計測磨削砂輪和調整輪的修正,對于砂輪磨耗的修整用等作業(yè),經(jīng)自動化的全自動機床、工件的例子有錐狀滾子、滾子、引擎閥、活塞閥輻,曲柄軸和后部加速箱等。
這磨削方法只適于圓柱狀工件和直徑的級差小的物件,例如桿、棒、活塞銷、針、軸參演阻環(huán)和管子等,為了同時施行粗磨和精磨把數(shù)臺磨床構成磨削工程線或者為了提高插進工作的效率,使用送條器、送件器、送環(huán)器、漏門式升降機。
操作無心磨床的調機方法與步驟
其實無心磨的切入磨也叫壓磨、定位磨或停止磨,只是各地方、各種人叫法不一樣而已。
首先,把無心磨床的修整角調到0度,傾斜角0.5-0.7度,位移量0度,然后修整砂輪與導輪。之后裝好切入磨刀架(托架),如果沒有切入磨刀架,用通磨刀架也可以,就是把刀架前面兩塊扶料塊打開到超寬的位置。拫據(jù)工件的外徑選擇裝合適的刀板。至于4是磨削砂輪和調整輪的間隙保持在一定的狀態(tài)下把工件自砂輪切線方向推進的方法。為了使臺階軸工件的根部都可以磨到所以刀板前端面與砂輪和導輪端面要持平。之后調機方法和調通磨基本一樣,只不過是不用調整扶料塊罷了。對好刀確定空間位置后,鎖無心磨床右邊的手輪搖臂或叫導輪架橫進給板桿。
之后就可以開機試磨了,調錐度的方法與調通磨的一樣,同樣是調水平角,進給也是基本按通磨一樣。對于新手練習,建議先學磨直徑6.0cm以上的工件,因為一開始學的,導輪架橫進給板桿必定抬得很高的,所以刀板與砂輪的間隙距離會很寬,直徑6.0cm的工件可防止從那間隙放下去而發(fā)生危險,喂料時,工件盡量貼住導輪這邊放下去。十八世紀30年代,為了適應鐘表、自行車、縫紉機等零件淬硬后的加工,英國、德國和美國分別研制出使用天然磨料砂輪的磨床。操作切入磨時要集中精神,手要定,不要分心,特別是在磨細小工件時。因為有一定的危險性。
無心磨床尺寸調整裝置
(1)一般性裝置:無心磨床通磨切入狀態(tài)下,工作臺處于靜止狀態(tài)。工作臺向前或向后移動小量,即是所謂的尺寸補正。因為工作臺常常有數(shù)噸重的關系,有時則需要0.1um的極微小補正。(無心磨床)
(2)工作臺的切入,多采用(滑動導軌面),雖然可以達到抑制振動的目的,但是同時也讓極微小補正變得困難。伺服馬達按照定位指令驅動進給機構的螺桿移動工作臺。樹立磨削加工進程的時刻方針函數(shù)和包括電能碳排放、刀具排放、磨削液排放的碳排放方針函數(shù)。但是由于超過導軌面的摩擦力的關系,定位機構的彈性變形累計的反作用力,只有超過導軌面摩擦力以上的時候,工作臺才開始移動。
工作臺在臺階狀進給指令移動一定位置返回,工作臺的移動位置就無法正確的反應定位指令指示位置。
采用摩擦小的導軌面可以改善移動精度,但是由于機械振動和研磨負荷變動的影響,連續(xù)研磨的工件尺寸差別增大的可能性較大。
(3)負荷補償機構:負荷補償?shù)姆桨赣蓪m下博士提出,日進公司將該方案實際應用。即使在滑動導軌面也能實現(xiàn)較高的尺寸精度。原理為檢出螺桿的作用的負荷力,對工作臺施加等比例的補償力。寬砂輪無心磨床通過式機構、可采用加大每次的加工余量,在切入磨時可對復雜型面依次形磨削或多砂輪磨削,生產(chǎn)率高,適用范圍廣。如此則螺桿的負荷推力近似為零。定位系統(tǒng)的彈性變形量也近似為零。(無心磨床)
(4)進給螺桿通過靜軸承支撐,正向的油壓槽的壓力作負荷推理檢出,壓力控制伺服閥則產(chǎn)生相應比例的壓力,和工作臺相連的油壓缸提供相應的補償推力。
無心磨床加工件粗糙度差產(chǎn)生的原因及掃除辦法
1、主軸動平衡精度差,應從頭調整,進行動平衡檢測并修正。
2、若承認主軸、軸承空隙過大,應從頭調整,前軸承空隙為0.008mm,后軸承空隙為0.012mm。
3、臺面潤滑油過多或過少,應調整導軌潤滑油至適量,以工作臺導軌面上有濕潤的潤滑油但不滴下為宜。
4、若砂輪靜平衡不合格,做好砂輪靜平衡,必要時作二次靜平衡。
5、砂輪修整粗細不一致,應從頭修整砂輪,使砂輪粗、細適中。
6、進給量不超過0.02mm,并分粗磨、精磨。推薦閱讀:無心磨床運用注意事項
7、應消除機床振源:臺面沖擊,工作臺齒條、齒輪嚙合空隙過小,機床附近有振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