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對于電鍍鍍層的要求有哪些
漢銘表面處理向大家分享關于電鍍鍍層的要求有哪些?
電鍍鍍層厚度:
緊固件在腐蝕性大氣中的作業(yè)壽命與電鍍鍍層厚度成正比。一般建議的經(jīng)濟電鍍鍍層厚度為0.00015in~0.0005 in(4~12um).
熱浸鋅電鍍:電鍍鍍層標準的平均厚度為54 um(稱呼徑≤3/8為43um),蕞小厚度為43 um(稱呼徑≤3/8為37 um)。
電鍍鍍層分布:
采用不同的電鍍沉積方法,電鍍鍍層在緊固件表面上的聚集方式也不同。電鍍時鍍層金屬不是均勻地沉積在外周邊緣上,轉角處獲得較厚鍍層。在緊固件的螺紋部分,蕞厚的鍍層位于螺紋牙頂,沿著螺紋側面漸漸變薄,在牙底處沉積蕞薄,而熱浸鍍鋅正好相反,較厚的電鍍鍍層沉積在內轉角和螺紋底部,機械鍍的電鍍鍍層金屬沉積傾向與熱浸鍍相同,但是更為光滑而且在整個表面上厚度要均勻得多。
電鍍層分類:
電性能鍍層,例如Au、Ag鍍層等,既有高的導電率,又可防氧化,避免增加接觸電阻。
磁性能鍍層,例如軟磁性能鍍層有Ni-Fe、Fe-Co鍍層;硬磁性能有Co-P、Co-Ni、Co-Ni-P等。
可焊性鍍層,例如Sn–Pb、Cu、Sn、Ag等鍍層,可改善元件可焊性,在電子工業(yè)中廣泛應用。
耐熱鍍層,例如Ni-W、Ni、Cr鍍層,熔點高,耐高溫。
修復用鍍層,一些造價較高的易磨損件,或加工超差件,采用電鍍修復尺寸,可節(jié)約成本,延長使用壽命,例如可電鍍Ni、Cr、Fe層進行修復。
電鍍前模具狀態(tài)要求:生產(chǎn)穩(wěn)定性驗證。根據(jù)新項目模具調試經(jīng)驗,初次鍍鉻的模具要求生產(chǎn)2000件以上,制件封樣報告審批完成及問題點鎖定后再安排;重新鍍鉻的模具零件要求表面質量評審值與制件封樣狀態(tài)一致。同時,模具零件電鍍后型面粗糙度降低,一定程度上減小拉深阻力,為模擬電鍍后的模具狀態(tài),通常降低拉深工序10%的氣墊壓力進行驗證,提前識別缺陷并制定應對措施。所示為氣墊壓力降低10%后制件拉深的狀態(tài),無起皺或縮頸開裂問題,表明當前模具狀態(tài)具備充足的零件成形裕度。
電鍍過程分析
模具零件電鍍的主要工藝流程:除油清洗、酸洗退鉻、中和、清洗、陽極設置、電鍍及拋光等。在酸洗與電鍍過程中,由于氫原子直徑較小,能在Fe晶格中自由運動,在酸性電解質環(huán)境下,溶液中的H 從模具零件表面尤其是細微裂紋處滲入基材內部并自由移動。在移動過程中,H 容易在晶格空位、位錯、疏松孔隙及微小裂紋處聚集并生成氫分子H2,氫離子向氫原子轉化過程中體積約膨脹10倍,不斷積累形成的高壓氣團膨脹促使裂紋生成或裂紋源進一步擴展,嚴重降低材料的力學性能,即發(fā)生氫脆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