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武漢祥和殯喪一條龍服務讓生者得到安息,讓生者得到慰藉。
殯葬是人類自然的淘汰,是對死者遺1體進行處理的文明形式,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也是文化傳統(tǒng)的組成部分。
作為殯葬的形式、我們通過民俗學和考古學等資料得知。古人從來是將喪事當作一類社會活動乃至娛樂活動來進行的。以群眾滿意為標準,提高殯葬服務質量,不斷拓展服務項目,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實施服務品牌戰(zhàn)略,增加社會認同感和滿意度。他們無一例外地要在喪事中熱熱鬧鬧地大辦一番,諸如、巫術、跳尸(娛尸)、唱祭、祈禱、送擯等,盡情地渲泄。后世發(fā)展出飯含、小殆、大殆、喪服、摔盆以及守制等。中國歷朝對此都有許多相應的扎制規(guī)范。
作為葬形式的演變,突出的是厚葬。它表現(xiàn)在墳墓、墓前擺設、陪葬物等方面,它所極力要顯示的是社會等級貴賤的區(qū)別。
殯葬原是土葬的文言用詞。'殯'一作停柩解,如《禮記》:'夏后氏葬于東階之上'、'殷人殯于兩楹之間'、'周人殯于兩階之上';一作葬解,如《荀子》:'三月之殯'。'葬'作藏解,如《禮記》:'國子高曰:葬也者,藏也。服務的直接對象是“逝者”,間接對象是生者,而且生者是更重要的服務對象。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是故,衣足以飾身,棺周于衣,槨周于棺,土周于槨。'現(xiàn)在的殯葬指的是處理死者遺1體的方法和對死者哀悼形式,包括發(fā)訃告、向遺1體告別、開追悼會、致悼詞、送花圈挽聯(lián)、出殯送葬、安葬、安放骨灰盒等一系列的喪1葬事項。
追悼會上送花有什么講究?
追悼會是誰都不希望參加的,可是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則,我們只能夠用自己的行動,對已故的請人或者好友寄托哀思。下面武漢殯葬服務公司就給大家講一講在追悼會上的一些講究以及送花的一些含義。
1.在追悼會上人們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禮金,這是一種約定俗稱的交往禮物,又是你的一份心意,畢竟在開追悼會的時候總是需要花費和開銷的,你的禮金能夠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2010年3月31日,國家民政1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聯(lián)合舉辦了2010年《殯葬綠皮書》發(fā)布會,披露2010年我國殯葬改革三大重點是實施惠民殯葬政策、推行綠色殯葬和殯葬服務標準化。記得,這個禮金千萬不能用紅紙包裝,1好用白色或素色紙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寫上“奠儀”、“帛金”之類的黑字并署名。
2.挽嶂、挽軸、挽額也稱禮悼,題詞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為多,多是直寫,橫寫的稱“挽額”。
3.祭奠禮品如贈送香燭紙錢、鞭1炮、“三牲”、果品之類的祭祀用品,并隨祭品附送禮單帖。
4.花圈或花籃。鮮花或紙花均可,上寫有挽帶,有上下款,上款寫對死者的稱謂和極簡短的悼詞,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不過送的花也有些講究,因為每種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總的來說送追悼的花,主要以黃色和白色為主,千萬不要送那些過于鮮艷的花。能送的花主要有:
(1)黃1菊和白菊扎在一起表示肅穆哀悼。
(2)白菊表示真實的哀悼。
(3)翠菊表示追念和哀悼。
(4)黃色和白色的康乃馨表留戀之意,i者走好。
(5)白色大麗花可布置、靈車,寄托哀思.
(6)白1百合在印度寓意對的哀悼。
(7)白玫瑰表示對故人的追思和哀悼。
(8)白色馬蹄蓮表示真摯的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