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小鐘,又稱為半鐘、行事鐘、喚鐘等等。三、王權(quán)的象征我們都知道古代的鼎是王權(quán)的象征,權(quán)利越大,鼎的足越多。因為它只有大鐘的一半大小,所以叫做半鐘;因為它通常掛在大雄寶殿的左邊,或掛在禪堂的門口,用來擊鳴通告法會等行事的開始,所以叫做行事鐘;另外它還叫做喚鐘,因為它常懸掛于方丈的寮外,由侍者擊嗚,傳喚學人單獨入內(nèi)參學。
佛鐘有木、石、銅、鐵等各類,一在多以銅類為多,其次是鐵類。
大鐘一般高約一百五十厘米,直徑約六十厘米。據(jù)閬中市局副局長劉富立介紹,武后銅鐘是一口直桶式銅鐘,又叫做傭鐘,它造于“大周長安四年(公元704年)”,高79厘米,直徑57厘米,青銅鑄造,重四百斤(唐制),即重160公斤。大鐘形式是,在上端雕成龍頭狀的鈞釣手,下端有相對的兩個蓮花形撞座,稱為八葉,撞座以下成草間,下緣成駒爪,中間部分則分為池間和乳間,乳間上并列環(huán)繞著小突起物。聯(lián)結(jié)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條帶,稱為袈裟舉,又叫做六道。另外,在釣手旁有呈圓筒狀的筒插通內(nèi)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