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對比
滲碳
氮化
目的
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同時保持心部良好的韌性。提高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勞強度,提高耐蝕性。
用材
含0.1-0.25%C的低碳鋼。碳高則心部韌性降低。為含Cr、Mo、Al、Ti、V的中碳鋼。常用方法
氣體滲碳法、固體滲碳法、真空滲碳法
氣體氮化法、離子氮化法
溫度
900~950℃
500~570℃
表面厚度
一般為0.5~2mm不超過0.6~0.7mm用途
廣泛用于飛機﹑汽車和拖拉機等的機械零件﹐如齒輪﹑軸﹑凸輪軸等。用于耐磨性、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及耐熱、耐磨及耐蝕件。如儀表的小軸、輕載齒輪及重要的曲軸等。
電泳 ( ED-Electrophoresisdeition )
電泳:用于不銹鋼、鋁合金等,可使產(chǎn)品呈現(xiàn)各種顏色,并保持金屬光澤,同時增強表面性能,具有較好的防腐性能。
工藝流程:前處理→電泳→烘干
技術(shù)特點:
優(yōu)點:
2、無金屬質(zhì)感,可配合噴砂、拋光、拉絲等;
4、工藝成熟、可量產(chǎn)。
缺點:掩蓋缺陷能力一般,壓鑄件做電泳對前處理要求較高。
金屬表面處理是指通過機械加工、熱處理、化學(xué)或復(fù)合方法使金屬表面的組織結(jié)構(gòu)、化學(xué)成分和物理狀態(tài)等發(fā)生變化,從而使經(jīng)過處理后的金屬表面表現(xiàn)出與原基體不同的性能,來滿足對金屬材料耐蝕性、耐磨性、裝飾性或者其他功能性的要求。目前已有許多成熟的金屬表面處理技術(shù),通常按照加工方式不同,可分為機械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學(xué)方法三類。為了便于理解,我們按照是否對金屬材料表面引入其他元素或物質(zhì),將金屬表面處理技術(shù)分為兩大類,即表面組織強化方法和表面涂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