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文殊菩薩銅佛像定制師承大日如來,是佛八大菩薩之一,是智慧的首要代表。在藏傳佛中,文殊菩薩具有較為普遍的信仰,其形象有多種,常見為一面二臂形象,經(jīng)書和寶劍是其形象重要標識。此件展品所雕刻的文殊菩薩面目慈祥, 線條流暢而自然,形態(tài)飽滿,足以見其明代精湛的雕刻工藝和鎏金水平。鎏金工藝和銅鑄工藝都是中國古代較為傳統(tǒng)且歷史悠久的藝術制作。其醇熟的雕刻工藝,華麗而精巧的裝飾,栩栩如生的情態(tài),流暢而柔軟的線條,炫麗而沉穩(wěn)的金色外表,無一不顯示了成熟之美,具有較為獨特而古典的藝術氣息,是研究早期佛文化和工藝制作的重要實物,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投資價值!
在《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彌勒菩薩對善財說:‘文殊大愿,非余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之所能有。其行廣大,其愿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常為無量諸佛母,常為無量菩薩之師,教化成就一切眾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在大乘佛里,文殊菩薩銅佛像定制是諸菩薩上首,常與普賢侍佛左右,所有的佛弟子,都把文殊當成智慧的化身,如說般若為諸佛母,文殊為七佛之師。常見的文殊像,頂有五髻,表示五智無上無得之相。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左手執(zhí)蓮花。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菩薩”,梵文音譯,也有譯為“曼殊室利”的。漢傳佛的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分別代表著大悲、大愿、大智、大行。文殊菩薩是佛中的智慧擔當,說法之時擅長降伏各種異端邪說,能讓狂妄之人變得謙虛,令未發(fā)菩提心之人生起菩提心,并不退轉。佛經(jīng)中的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機鋒辯禪的故事尤為經(jīng)典。
文殊菩薩常見的形象是頂結五髻,表示五種佛智具足。手持寶劍、如意、蓮花或梵經(jīng),身披瓔珞天衣,身形飄逸且雍容華貴。手中持有的利劍象征用智慧斬斷煩惱。如意象征智慧成就,蓮花上放《般若經(jīng)》代表般若之智一塵不染。文殊菩薩的坐騎是具辨識度的青獅,獅子代表智慧勇猛、摧伏煩惱魔障。佛經(jīng)中常將佛陀說法比喻為獅子吼。在釋迦牟尼佛說法的四十九年間,但凡開示到大乘佛法,座下幾乎都有文殊菩薩在場。文殊菩薩常常向釋迦牟尼佛提問,其實并非是文殊菩薩本身需要被解答,而是他代眾生向佛陀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