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 種植穴的大小根據苗木根系、土球直徑確定。通常種植穴較土球直徑大60-2000px,深度較土球厚度大20-750px。
2) 喬木土球和根系下的有效土層必須≥750px。
3) 種植穴必須垂直下挖,上下口徑相等,穴底土壤要踏實或夯實,以免時滲漏太快。土層干燥時應進行種植穴浸穴。
4) 種植穴要求排水良好,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過高時在穴底鋪10-375px沙礫或設滲水管、盲溝、或抬高地面以利排水。
5) 如種植土太瘠薄,則需在穴底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做底肥,回填20-750px種植土。
6) 種植穴回填土應疏松肥沃,并在回填后立即夯實,保證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
2、橫向運動景觀帶:與阿波羅廣場在會所處交匯的,即為橫向分布的運動景觀區(qū)。該區(qū)開闊寬敞,面積較大,設計師因地制宜地在其中布置了各種運動功能區(qū),如兒童活動中心、下沉式網球場、游泳池、自助式果樹種植廣場、健身步道、生命之源廣場等等。各區(qū)功能明確,按使用人群合理分布,照顧到不同年齡層次業(yè)主的需要,相互之間互不干擾,突出了功用性與實用性。再通過品種豐富、疏密有序的植物穿插種植,獨具匠心的流水景墻、雕塑小品的安排點綴,材質各異的鋪地形式的銜接變化,有機、生態(tài)、自然、和諧地將其溶入到周邊大環(huán)境之中。
四、關于道路系統(tǒng)
在充分研究了小區(qū)現有建筑規(guī)劃和平面分布后,貫徹人性化的設計思想,從交通、消防等多個方面精心考慮,主要道路系統(tǒng)與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將各大分區(qū)通達順暢地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在主要交匯處均設有較大面積的活動空間,體現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導性。次要道路系統(tǒng)不拘一格,形式多樣化,并沿其設置別有的坐凳、雕塑和小品。所有道路系統(tǒng)兩旁均合理設置異域風情濃郁的指示牌和路燈,在充分發(fā)揮其功用性的同時亦強化著主題,為小區(qū)增色不少。
2、園林景觀設計圍墻化
傳統(tǒng)的小區(qū)園林景觀設計講究圍合的概念,一般先有圍墻創(chuàng)造一個“容器”,之后設計師開始賦予這一“容器”內的范圍以生命。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居住需求已不能滿足于狹小的空間范圍,人們需要更廣闊的生活和活動的空間,因此,小區(qū)的園林景觀設計必須要結合小區(qū)周圍環(huán)境的特點,突破傳統(tǒng)圍墻式設計,涉足更大范圍的設計領域,使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真正的融入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