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顯微鏡的擦拭方法
先用干凈的毛筆或吹風球除去鏡片表面的灰塵。然后用干凈的絨布從鏡片中心開始向邊緣作螺旋形單向運動。擦完一次把絨布換一個地方再擦,直至擦凈為止。如果鏡片上有油漬、污物或指印等擦不掉時,可用柳枝條裹上脫脂棉,蘸少量酒精混合液擦拭。顯微鏡結(jié)構(gòu)——光學部分(1)目鏡:裝在鏡筒的上端,通常備有2-3個,上面刻有5×、10×或15×符號以表示其放大倍數(shù),一般裝的是10×的目鏡。如果有較重的霉點或霉斑無法除去時,可用棉簽蘸水潤濕后粘上碳酸鈣粉(含量為99%以上)進行擦拭。擦拭后,應將粉末清除干凈。鏡片是否擦凈,可用鏡片上的反射光線進行觀察檢查。要注意的是,擦拭定要將灰塵除凈。否則,灰塵中的砂粒會將鏡面劃起溝紋。不準用毛巾、手帕、衣服等去擦拭鏡片。酒精混合液不可用的太多,以免液體進入鏡片的粘接部使鏡片脫膠。鏡片表面有一層紫藍色的透光膜,不要誤作污物將其擦去。
期望大家在選購顯微鏡時多一份細心,少一份浮躁,不要錯過細節(jié)疑問。想要了解更多顯微鏡的相關(guān)資訊,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電話?。?!
顯微鏡的發(fā)明過程
早期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制造出來的。發(fā)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制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并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后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一個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通過顯微鏡觀察到一種昆蟲后,對它的復眼進行了描述。然后是荷蘭亞麻織品商人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學會了磨制透鏡。他描述了許多肉眼所看不見的微小植物和動物。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制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fā)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想要了解更多顯微鏡的相關(guān)信息,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電話!
顯微鏡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遮光器定位失靈
這可能是遮光器固定螺絲太松,定位彈珠逃出定位孔造成。只要把彈珠放回定位孔內(nèi),旋緊固定螺絲就行了。如果旋緊后,遮光器轉(zhuǎn)動困難,則需在遮光板與載物臺間加一個墊圈。墊圈的厚薄以螺絲旋緊后,遮光器轉(zhuǎn)動輕松,定位彈珠不外逃,遮光器定位正確為佳。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顯微鏡的知識,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