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軟氮化原理
在工件表面同時深入氮、碳元素,且以滲氮為主的工藝方法, 就是在 Fe—N 系的共析溫度以下530 ~ 570 ℃,進行氮碳共滲的過程,俗稱軟氮化。其共滲機理與滲氮相似,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表面氮濃度不斷的增加,發(fā)生反應擴散,形成白亮層及擴散層。
氮碳共滲使用的介質必須能在工藝溫度下分解出活性 N、C 原子。軟氮化的過程與其他化學熱處理如滲碳和氮化法一樣,共分為三個階段。
氮化熱處理工藝技術運用流程:
??氮化處理是指一種在一定溫度下一定介質中使氮原子滲入工件表層的化學熱處理工藝。氮化處理方式主要是使用氮化爐,將工件放入料框,再使用行車吊起工件放在爐底加熱。另外可以制作爐口加強承重設計的氮化爐,通過吊裝、掛裝工具垂直掛裝工件加熱。氮化爐的爐蓋一般由電機減速機帶動,電動自動升降。爐蓋關閉后,另有壓緊螺栓保證氮化爐真空密封性。先抽真空,后通入氮氣進行氮化熱處理。鋼鐵制品發(fā)黑和發(fā)藍是同一種工藝,發(fā)黑就是發(fā)藍,是在鋼鐵表面形成一層具有一定防護能力和裝飾性能的方法。
氮化處理后還需要淬火嗎?
不需要淬火。
一般常用的滲氮鋼有六種如下:
(1)含鋁元素的低合金鋼(標準滲氮鋼)
(2)含鉻元素的中碳低合金鋼 SAE 4100,4300,5100,6100,8600,8700,9800系。
(3)熱作模具鋼(含約5%之鉻) SAE H11 (SKD – 61)H12,H13
(4)鐵素體及馬氏體系不銹鋼 SAE 400系
(5)奧氏體系不銹鋼 SAE 300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