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視頻展播,請點擊播放
視頻作者:江蘇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雍正時期,雍正皇帝對琺瑯彩瓷器的生產給予了更多的關心,并提出頗為嚴格的要求。雍正元年(1723年),隨著宮廷造辦處人員的擴充,以及在雍正帝信賴的怡親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琺瑯彩瓷器的生產在造辦處琺瑯作積極展開。但從清代檔案記載看,雍正六年以前琺瑯彩瓷器的生產進展緩慢,雍正帝對此也不甚滿意。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琺瑯彩料需依賴西洋進口,數量有限,必須謹慎使用,不得有誤損所致。

其中雍正七年一次就提供四百六十件,是歷次當中的一批,這就是檔案記載的"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怡親王交有釉水瓷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堯燒造。郎中海望奉王諭:著收起。遵此。于本日將瓷器四百六十件交柏唐阿宋七格訖。于七年八月十四日,燒造得畫琺瑯瓷碗三對,畫琺瑯瓷碟二對,畫琺瑯瓷酒圓四對。九月初六日燒造得畫琺瑯瓷碗二對……"。
根據胎地種類,琺瑯器一般可分金胎琺瑯、銅胎琺瑯、瓷胎琺瑯、玻璃胎琺瑯、紫砂胎琺瑯等。 其中銅胎琺瑯因為銅料與表面琺瑯容易結合,且銅料價格相對容易接受,因此銅胎琺瑯為廣泛。直今,琺瑯器依然大多使用銅胎。金胎因造價過高,難為常人所接受,清三代時基本只限內府制作使用,且數量極其有限。瓷胎琺瑯(即琺瑯彩瓷),顧名思義,是在瓷胎上繪制的畫琺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