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我們知道銅鼎在很早之前就出現(xiàn)了,歷史悠久,銅鼎早出現(xiàn)是用來烹煮食物的,后來慢慢的用于祭祀或者是宴享。發(fā)展到現(xiàn)在,銅鼎仍然是很受歡迎的。
鼎和其他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了商周時代的典章制度和冊封、祭祀、征伐等史實,而且把西周時期的大篆文字傳給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審美價值的金文書法藝術(shù),鼎也因此更加身價不凡,成為比其他青銅器更為重要的歷史。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寧鄉(xiāng)縣黃村月山鋪轉(zhuǎn)耳侖的山腰上,現(xiàn)藏于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美學家李澤厚認為,中國青銅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而且厚實,紋飾獰厲神秘,刻鏤深重凸出,是我國青銅藝術(shù)成熟期審美價值的青銅藝術(shù)品。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見證,也是文化的載體。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歷史悠久,世代傳承,而四羊方尊也很有文化寓意的。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相對的造型展示了酒禮器中的氣象。羊是帶角的動物,角是許多民族尤其是原始民族崇拜之物,人類創(chuàng)造的神里許多帶角,如中國古代戰(zhàn)神蚩尤的帶角的神與祖先。羊成為青銅重器著力表現(xiàn)的對象,有其獨特的象征意義。先秦時期,人們對羊的個性有兩個歸納:善良知禮;外柔內(nèi)剛。羊“跪乳”的習性,被視為善良知禮,甚至被后世演繹為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內(nèi)剛也被引申出許多神圣的秉性,傳說的始祖皋陶敬羊。羊通俗或民間化的象征意義便是“吉祥”,至少從漢代,羊就與吉祥聯(lián)系在一起,漢代瓦當、銅鏡等銘刻中多見“宜侯王大吉羊(祥)”銘文,吉祥有時直接寫成“吉羊”。
以四羊方尊為代表的青銅器既保留了原始的圖騰崇拜,又有替代羊作為犧牲獻祭給神明的意思,同時還包含了對羊等家畜養(yǎng)殖興旺的期盼,也可能萌芽了后世關于羊的種種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