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2公分速生白蠟病害
病害白蠟流膠病危害癥狀:白蠟流膠病主要發(fā)生在樹的主干。挖苗時要盡量保持根系完整,主、側根長度要保留20cm以上,白蠟應注意保護芽不受損傷。早春樹液開始流動白蠟樹(2張) 時,此病發(fā)生較多,表現為從病部流出半透明黃色樹膠。澆完返青水后流膠現象更為嚴重,發(fā)病初期病部稍腫脹,呈暗褐色,表面濕潤,后病部凹陷裂開,溢出淡黃色半透明樹膠,流出的樹膠與空氣接觸后,變?yōu)榧t褐色,呈膠凍狀。干燥后變?yōu)榧t褐色至茶褐色的堅硬膠塊。樹體流膠致使樹木生長衰弱,葉片變黃,變小,嚴重時枝干或全株枯死。
以上就是濟寧市兗州區(qū)鴻福苗木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為大家做的白蠟的一些介紹,如有需要可以聯(lián)系
2公分速生白蠟習性和分布
習性:屬于雙子葉植物綱,木犀科白蠟樹屬,落葉喬木,稀灌木。奇數羽狀復葉,對生 ,稀單葉,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小,雄蕊2枚;翅果扁平,披針形;種子單生,長圓形。白蠟種子與濕沙的比例為1∶2-3,先在溝底鋪一層10厘米厚的濕沙,把種子與濕沙充分混合均勻后放入溝內,沙子厚度為50-70厘米,在離地面10厘米處加蓋濕沙,然后覆土使頂部呈屋脊狀,以利于排水。喜光,對霜凍較敏感。喜深厚肥沃濕潤土壤,常見于平原或河谷地帶。多數種類能耐輕鹽堿性土。用種子、插條、埋條等法繁殖。
分布:北自中國東北中南部,經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南達廣東、廣西,東南至福建,西至甘肅均有分布。喜濕潤,多分布于山洞溪流旁,生長快。早春樹液開始流動白蠟樹(2張)時,此病發(fā)生較多,表現為從病部流出半透明黃色樹膠。白蠟樹是白蠟蟲的適寄主。歷史西昌等地建有許多白蠟樹園放養(yǎng)白蠟蟲,以取白蠟,過去西昌白蠟蟲交易的“蟲會”聞名全國。另,白蠟樹木材堅韌,供制家具、農具、車輛、膠合板等;枝條可編筐;樹皮稱“秦皮”,中醫(yī)學上用為清熱藥。
2公分速生白蠟
白蠟苗木運到后不到栽植季節(jié)時應立即假植。另外,對于春旱嚴重的地方,春季氣溫回升快,使地上部分萌芽速度加快,加之早春風大,蒸發(fā)較強,樹體的水分平衡難以維持,因此會降低成活率。假植方法:選擇房后背陰處挖溝,深40厘米,寬80厘米,長度視苗量多少而定。如土壤干燥,應先灌透水,待水完全下滲后再挖溝。將白蠟苗木剪到定干高度以上約15厘米處,解開捆扎白蠟苗木的綁繩,將白蠟苗木傾斜放置,與溝底呈45。傾斜放置。
白蠟起苗前一周檢查土壤是否干燥,如干旱土壤應澆水,以便于機械或者人工白蠟起苗。白蠟樹花期為4~5月,9月下旬~10月上旬種子成熟,10月下旬~11月落葉。如果人T白蠟起苗,應2個人一組,在苗兩側距苗25cm處,向下挖30cm厚斷根白蠟起苗,抖掉附土,檢查根部又不病蟲害和劈裂。挖苗時要盡量保持根系完整,主、側根長度要保留20cm以上,白蠟應注意保護芽不受損傷。
白蠟起苗后,注意剔除不合格苗木和嫁接未成活的砧木,對砧木的根蘗和過長根系進行修剪。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yōu)良植株,在翅果由綠色變?yōu)辄S褐色、種仁發(fā)硬時采摘。起出的苗木來不及定植或者外運時,應及時假植。假植溝寬50~80cm、深50—60cm,溝長視苗木數量和方便管理而定。假植時應先放人苗木,填入濕潤細土,使土,填入濕潤細土壤。
腹接。白蠟此法為不截砧冠的枝接方法.是在砧木中部進行枝接,故名腹接,多在生長期4~9月進行。凡扦插較難生根或者生根緩慢,而在基部叢枝較多,枝條較長,枝條壓入土中能生根的種類,均可用壓條法繁殖,白蠟壓條的時期,以在2~3月份較好。腹接具有芽接和枝切接的優(yōu)點。如操作簡便、成活率高、不剪砧可補接等。腹接可分為斜切腹接和皮下腹接。以斜切腹接為例,接穗一般帶有1~2個芽,其下端削成一側稍厚、一側稍薄的偏楔形削面,長1.5~2厘米,在砧木枝條的中部,以30。左右的角度,用刀向下切一斜形切口.白蠟切口長與接穗削口相似.深度約為砧木直徑的1/3,然后將接穗斜面的一側向內(向木質部)插入切口中.形成層對準,接后即用塑料薄膜帶(寬2厘米,長20~30厘米)綁縛牢固。腹接成活以后,再將嫁接部位之上的砧木去掉,即成新的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