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汽車空氣懸掛系統(tǒng)
舒適性和操控性一直是衡量汽車性能的兩大核心標準,但在汽車1初百多年的發(fā)展歷程當中,兩者在眾多汽車設計者看來一直是一對水火不容的冤家,很難彼此兼顧。對此,眾多汽車設計大師們研究出各種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但其中1具里程碑意義的還數(shù)空氣懸掛技術(Airmatic)的問世。
空氣懸架系統(tǒng)包括空氣壓縮機、蓄壓器、控制單元、前后橋車身高度傳感器、3個不同方向的車身加速度傳感器以及4個空氣1彈簧伸張加速度傳感器等等。
空氣懸架的歷史
空氣懸架并不是近些年才誕生的。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哈維?費爾斯通(HarverySamuelFirestone)在其好友亨利?福特(HenryFord)和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AlvaEdison)的技術支持下,研制出了空氣柱形式的空氣彈簧懸架系統(tǒng)。
于是在1934年,哈維?費爾斯通在自己的公司(費爾斯通輪胎和橡膠公司)中次真正把空氣彈簧用于汽車工業(yè)。1938年,通用汽車公司對客車上安裝空氣彈簧懸架系統(tǒng)發(fā)生興趣。他們與費爾斯通公司合作,于1944年進行了首輪試驗。并于1953年開始生產(chǎn)裝有空氣懸架的客車,這是商用汽車采用空氣懸架的開始。
氣囊的內層用氣密性好的橡膠制成,而外層則用耐油橡膠制成。節(jié)與節(jié)之間圍有鋼制的腰環(huán),使中間部分不會有徑向擴張,并防止兩節(jié)之間相互摩擦。是隨著引進車型整體進入市場上的空氣懸架系統(tǒng)。引進車型上的空氣懸架系統(tǒng)就屬于這一類。這一類在車用空氣懸架系統(tǒng)市場上占有主導地位。改善路面不平度激勵向車身的傳遞,減少不良振動造成汽車零部件的過多磨損而損壞。對道路的磨損量可以減少50%,安裝后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