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石材浮雕,是一種傳統(tǒng)的工藝,利用浮雕的雕刻手法在石材表面雕刻出精美而又立體的圖案。石材浮雕屬于石雕工藝當中的一種,而祠堂石材浮雕則是泛指安裝在祠堂或者宗祠、祖厝之類的地方的浮雕,圖案五花八門,但都有著其不同的寓意。為您大致介紹一下祠堂石材浮雕一般有哪些圖案樣式。玉石器皿上進行裝飾常用的一種方法,種類較多,一般以雕刻的程度分淺浮雕、中浮雕、深浮雕、鏤空浮雕、錦地浮雕、陰線刻等六種裝飾形式。
一般祠堂浮雕有外墻墻面的浮雕,也有室內(nèi)的浮雕,大多數(shù)祠堂浮雕會以一些花鳥動物為主,首先介紹動物類的:例如雕刻鶴的圖案,代表了長壽,象征著祠堂香火源源不息的意義;在公園外面四處可以見到作風十分優(yōu)雅的銅雕大部分是由文海銅雕生產(chǎn),銅雕栩栩如生,爲我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有限的生機。雕刻麒麟、龍之類的神獸,代表了、仁慈、尊嚴等意義,麒麟有踏寶或者圖案,一般一名字代表其寓意。
浮雕是由各種各樣的圖案經(jīng)過精心設計、布局構圖而成的。一副浮雕作品里往往有多個不同的圖案,那么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嗎?今天我們就圖案中不常見的神獸來講解下!
重明鳥
重明鳥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其形似雞,鳴聲如鳳,此鳥兩目都有兩個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鳥,亦叫重睛鳥。它的氣力很大,能夠搏逐猛獸。能辟除猛獸等災害。在漢族民間新年風俗中,貼畫雞于門窗上,實即重明鳥之遺意。
畢方
畢方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火災之兆。畢方的名字有可能來自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fā)出的噼啪聲響。畢方的外形象丹頂鶴,但是只有一條腿(一說為只有一只翅膀),身體為藍色、有紅色的斑點,喙為白色。據(jù)說畢方的出現(xiàn)預示著大火。而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之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zhàn)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zhàn)車旁。鍛銅浮雕制作方法錘子和鏨子的運用則是整個鍛銅工藝的關鍵,這即是”鍛銅“又被稱為”鏨銅“的原因。
人民位于北京廣場中心,在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它莊嚴宏偉的雄姿,具有我國獨特的民族風格。在廣場中與、正陽門形成一個和諧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紀念碑總高37.94米,碑座分兩層,四周環(huán)繞漢白玉欄桿,四面均有臺階,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上層座呈方形,臺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須彌座束腰部四面鑲嵌著八塊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分別以“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爭”、“勝利渡長江”為主題,在“勝利渡長江”的浮雕兩側(cè),另有兩幅以“支援前線”、“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為題的裝飾浮雕。浮雕高2米,總長4.68米,雕刻著170多個人物,生動而概括地表現(xiàn)出我國近百年來人民革命的偉大史實。線刻是繪畫與鑄銅雕塑的結(jié)合,它靠光影產(chǎn)生,以光代筆,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給人一種淡雅含蓄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