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行車起重機的車輪是鍛件的一種分類,主要運用于門式起重機、港機、橋式起重機、礦山機械等。又稱天車輪,起重機車輪,港機車輪,車輪鍛件,輪子鍛件,鍛鋼車輪等。
車輪采用ZG340-640鑄鋼或ZG-50SiMn低合金鋼制成,工作面需要淬火,深度不低于20mm。對于ZG340-640鑄鋼車輪,滾動面硬度為300-350HBW,對于ZG-50SiMn,滾動面硬度為420-480HBW。
材料分兩種,一種是鑄鋼件,還有一種是鍛件。鑄鋼件一般是ZG340-640鑄鋼或ZG-50SiMn低合金鋼,鍛件一般就是60#、65Mn、42CrMo。車輪踏面淬硬層深度的檢驗,主要是驗證車輪的熱處理加工工藝,是一種破壞性檢驗。
車輪是比較簡略損壞的部件,根據(jù)行車的運用特征,需要車輪踏面有較高的硬度,并且有一定的淬硬層深度和過渡(深度>10mm,硬度HRC40一48),起到承載、耐磨性和抗接觸疲乏的功用。需要其基體組織有出色的概括力學功用和出色的組織情況,硬度應達HBS187~229,使之具有高的耐性,起到抗沖擊功用和抗開裂功用。
至于軌道鋼軌,通過從實際磨損情況來看,因為現(xiàn)在市場上的軌道有好多都是Q235的,和普通鋼板是一種型號,還有就是55Q的要好,不過價格也貴。
而行車輪一般都是45號鋼經(jīng)過熱處理和55號鋼調(diào)質(zhì)加熱處理,還有就是檔次更低的鐵做的行車輪。
行車輪非圓化問題分類
行車輪主要承受起重機自重及吊重載荷,并使起重機在軌道上往返運行。由于車輪長時間的運行,會使得行車輪直徑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變化。行車輪的非圓化主要有以下幾種:
1、踏面磨損脫皮:指車輪踏面出現(xiàn)的局部缺陷。這種缺陷主要由于行車輪硬化程度太淺,雖然進行了表面淬火處理,但行車輪的淬硬層深度已不能承受所受到的剪應力,形成極大的梯度位差,使得車輪踏面出現(xiàn)大片層狀疲勞脫落。
2、局部塑性變形:不經(jīng)過淬火處理的車輪踏面硬度不足,工作時會產(chǎn)生局部塑性變形,在車輪表面會出現(xiàn)鱗片狀磨屑,而造成早期磨損。有時由于制動力矩過大,車輪會在軌道上打滑,使得車輪踏面出現(xiàn)局部磨損,甚至會出現(xiàn)深溝等更為嚴重的情形。起重機廠家為便于安裝和維修,將車輪安裝在可整體拆裝的角形軸承箱中組成車輪組,成為一個獨立部件。
3、踏面局部凹陷:鑄造車輪過程中,在踏面層下殘留、疏松、砂眼等缺陷,當單位所受壓力較大時就出現(xiàn)局部凹坑。
4、車輪圓周多邊形化:指車輪半徑沿整個圓周呈周期性變化。主要有車輪因安裝或加工導致的偏心以及由于磨損變形后的車輪橫向運動引起的橢圓化、三角形化和四邊形化。
行車輪是用來支承整臺起重機重量并使其行駛的裝置。
1、分類:
按輪緣形式:(輪緣的作用是導向和防脫鉤)
A、雙輪緣
B、單輪緣
C、無輪緣
通常情況下,大車車輪采用雙輪緣,小車車輪多采用單輪緣,安裝時,把輪緣安置在軌道外側(cè)。無輪緣車輪則應另裝水平輪導向和防脫。
2、車輪踏面:
A、圓柱形
B、圓錐形
C、鼓形
大多數(shù)起重機采用前兩種,只有在工字梁下翼緣上運行的起重機才采用后一種。
對橋式起重機,集中驅(qū)動的大車主動車輪踏面為圓錐形;從動輪為圓柱形。
對于單獨驅(qū)動的大車主、從動輪都采用圓柱形;所有小車車輪都采用圓柱形。輪輞是在車輪上安裝和支承輪胎的部件,輪輻是在車輪上介于車軸和輪輞之間的支承部件。
采用圓錐形踏面的車輪必須配用頭部帶曲率的鋼軌。
采用圓錐形踏面的車輪一般只用于有兩個驅(qū)動輪、兩個從從動輪的車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