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895年——1900年,法國用鋼筋混凝土建成了批橋梁和人行道。1918年艾布拉姆發(fā)表了著1名的計算混凝土強(qiáng)度的水灰比理論。鋼筋混凝土開始成為改變這個世界景觀的重要材料。 [1] 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膠凝材料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3、將保溫系統(tǒng)專用界面劑按照水灰比1:4-5攪拌均勻,批刮于基層上,并拉成鋸齒狀,厚度約為3mm,或用噴涂方法也可。自19世紀(jì)20年代出現(xiàn)了波特蘭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強(qiáng)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價較低,特別是能耗較低,因而用途極為廣泛(見無機(jī)膠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