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加熱:利用木炭、煤、電等作為熱源直接加熱或通過熔融的鹽或金屬,或浮動粒子進行間接加熱,也可用涂料或包裝方法進行保護加熱。
2.保溫:將固態(tài)材料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以獲得高溫組織,選擇和控制加熱溫度是保證熱處理質量的主要問題。
3.冷卻:冷卻方法因工藝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卻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卻速度慢,正火的冷卻速度較快,淬火的冷卻速度更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被稱作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想了解的朋友,就來關注下面的內容吧!
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jù)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后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平衡狀態(tài),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準備;
眾所周知,我們平時在企業(yè)生產(chǎn)中使用的表面熱處理是只加熱工件表層,以改變其表層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在對鋼零件進行處理時,都有哪些生產(chǎn)特點呢,下面和小編了解一下吧。
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表面熱處理采用鋼件滲碳淬火法可獲得高碳馬氏體硬化表層;合金鋼件用滲氮方法可獲得合金氮化物的彌散硬化表層。用這兩種方法獲得的鋼件表面硬度分別可達HRC58~62及HV800~1200。另一途徑是在鋼件表面形成減磨、抗粘結薄膜以改善摩擦條件,同樣可提高耐磨性。
零件的抗蝕性與抗高溫氧化性:表面熱處理可提高零件抗大氣腐蝕性能;鋼件滲鋁、滲鉻、滲硅后,與氧或腐蝕介質作用形成致密、穩(wěn)定的Al2O3、Cr2O3、SiO2保護膜,提高抗蝕性及高溫扛氧化性。
鋼件硬化的同時會帶來脆化。用表面熱處理方法提高表面硬度時,仍能保持心部處于較好的韌性狀態(tài),是我們在進行使用時能夠強化本身的硬度,同時又為我們生產(chǎn)中帶來良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