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維持pH值范圍
在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維持pH值范圍是非常重要的。采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當曝氣池中混合物的pH值達到9.0時,原生動物由活性變?yōu)橥?,細菌膠束的粘性物質解體,活性污泥的結構遭到破壞,處理效率明顯下降。當進水pH值突然降低時,曝氣池混合液呈酸性,活性污泥結構發(fā)生變化,二沉池中出現(xiàn)大量浮泥。成熟的生物系統(tǒng)具有很強的抵抗沖擊負荷的能力,但如果pH值在很大范圍內變化,將影響反應堆的效率,甚至對微生物造成毒性,導致反應堆失效因為pH值。這種變化可能導致細胞電荷的變化,進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微生物代謝中酶的活性。
活性污泥培養(yǎng)的早期階段
在活性污泥培養(yǎng)的早期階段,活性污泥很少或沒有。這時,在顯微鏡檢查中會出現(xiàn)大量的變形蟲。當變形蟲占優(yōu)勢時,對污水基本上沒有處理效果。超高負荷活性污泥系統(tǒng)中以鞭毛蟲為主,出水水質較差。然而,在活性污泥培養(yǎng)過程中,鞭毛蟲的出現(xiàn)和優(yōu)勢表明活性污泥已經形成并向良性方向發(fā)展。中負荷活性污泥中以草履蟲為主。此時活性污泥處理效果良好。污泥發(fā)育正常,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和生物活性,出水水質良好。
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
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tài)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后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tài)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
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準。
三級處理。是在一級、二級處理后,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磷和氮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什么叫COD(化學需氧量)?
什么叫COD(化學需氧量)?
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廢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被化學氧化劑氧化時,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作為單位。它是目前用來測定廢水中有機物含量的一種的手段。COD分析中常用的氧化劑有(錳法CODMn)和(鉻法CODCr),現(xiàn)在常用法。廢水在強酸加熱沸騰回流條件下對有機物實行氧化,用硫酸銀作催化劑時可以使大多數的有機物的氧化率提高到85-95%。如果廢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氯根離子,應該用將氯離子屏蔽掉,以減少對COD的測定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