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履帶底盤總成在使用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履帶板發(fā)生彎曲干涉的現(xiàn)象。那么,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履帶板發(fā)生彎曲干涉的現(xiàn)象的原因:① 履帶板熱處理不合格,強度不足,組織中含有較多的鐵素體,這主要是淬火冷卻不足或淬火時溫度過低造成。② 使用過載。
履帶板發(fā)生彎曲干涉的現(xiàn)象的對策與處理:① 對于熱處理不合格,可以在淬火機床入口和出口處分別增加測溫控制裝置,將熱處理入口溫度低或出口溫度高的履帶板自動取出;同時按技術條件要求加強對硬度、熱處理爐溫的控制。② 對于返司后檢查硬度、金相合格的產(chǎn)品,一般認為是使用過程中過載造成。
1、地面對履帶的運行阻力
地面對履帶的運行阻力是指地面變形造成的運行阻力,其大小和履帶接地比壓、車輛質心位置及地面情況等因素有關。因工程履帶底盤一般都要在比較惡劣的地面上施工作業(yè),所以在選運行比阻力系數(shù)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各種工作環(huán)境,選取合適的阻力系數(shù)。
2、內阻力
內阻力主要指由行走機構內部的摩擦力造成的行走阻力。一般的履帶底盤都是由驅動機構、履帶、支重輪、導向輪、托鏈輪或拖鏈板等組成。在行走時,這些機構之間的摩擦必定會產(chǎn)生一定的內部阻力,這種阻力一般主要有五部分組成:1)履帶板繞過導向輪和驅動輪時,履帶銷子與履帶銷套間相對轉動時的摩擦阻力。這種阻力與履帶銷子直徑、履帶銷與銷套間的摩擦系數(shù)有關。2)支重輪處的摩擦阻力。這種阻力與支重輪外徑、支重輪直徑、支重輪傳到履帶板的重力及支重輪的輪軸間的摩擦系數(shù)有關。3)導向輪處的摩擦阻力。這種阻力與導向輪和軸承間的摩擦系數(shù)、導向輪軸徑及導向輪滾道直徑有關。4)驅動輪處的摩擦阻力。這種阻力與驅動輪軸承的摩擦系數(shù)、驅動輪軸直徑、驅動輪節(jié)圓直徑及履帶緊邊拉力有關。5)托鏈輪或托鏈輪板處的摩擦阻力。這種阻力主要與托鏈輪或拖鏈板所支撐的履帶板的重量及接觸面積和摩擦系數(shù)有關。內阻力一般要占行走阻力的16%左右,所以設計時應給予充分的考慮。
3、坡阻力
坡阻力是指車輛爬坡時由于自重分力造成的行走阻力。一般的施工工地都是凹凸不平的,這就要求工程履帶底盤必須具備一定的爬坡能力。坡阻力公式為F=mgsina,可以看出坡阻力的大小主要由該車的爬坡度及自重決定的,并且與二者成正比。該阻力一般要占到整個行駛阻力的60%左右,是影響工程履帶底盤行駛性能的主要因素。
履帶運輸車轉向系統(tǒng):假定發(fā)動機的轉速不變,具有轉向離合器的履帶式車輛穩(wěn)定轉向時由于快速側離合器未分離,故該側履帶的速度就等于車輛直線行駛時的速度履帶式車輛的使用壽命和生產(chǎn)率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它轉向機構的性能情況。為了保證車輛在任何使用條件下都能轉向,對轉向機構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轉向機構應保證車輛能平穩(wěn)地、迅速地由直線運動轉入沿任意轉向半徑的曲線運動;轉向機構應使車輛在轉向時具有較小的發(fā)動機載荷比,以免發(fā)動機熄火轉向機構應使車輛具有較小的轉向半徑,以提高車輛的機動性.轉向機構應保證車輛具有穩(wěn)定的直線行駛性,不應有自由轉向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