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消毒認識上的誤區(qū)
禽場普遍認為禽舍內外周圍環(huán)境定期消毒就可以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大多數(shù)養(yǎng)殖戶存在一個不按程序,順序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現(xiàn)象。雞舍應從房頂天棚、墻壁到地面,按由高到低的順序清潔,在雞舍洗凈和消毒時,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擴散和提高消毒效果,就按下列順序進行:灑水以防塵埃飛揚—除去雞糞—搬出可移動的器具—清掃---清洗---噴藥消毒---干燥—水洗---搬進消毒過的器具---再消毒—進雞。
預防措施
鴨舍要有良好的通風措施,在圈舍周圍種植一些植物,以免陽光直射,可以在鴨舍墻壁邊種植一些藤蔓類植物,比如絲瓜、爬墻虎等,有利于吸收熱量,在高溫來臨前在鴨舍頂部鋪設遮陽網(wǎng),減少陽光直射。在舍內可按照排風機和水簾,降低舍內溫度,池塘在高溫期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免水質惡化,鴨的飲水一定要充足清潔。在高溫期可以在飲水中加入維生素C和電解質,或者用中草藥煎制飲用或者拌料喂食,都能起到的防暑作用。
方法
當發(fā)現(xiàn)鴨出現(xiàn)中暑癥狀后,要及時將其轉移至陰涼處,在讓其飲用添加了維生素C和電解質的飲水,也可以加入一些,以免繼發(fā)。對于病情嚴重的鴨子可以在充血的腿部血管上,采取放血措施降低體溫,也可以用正氣水兌水或拌料飼喂,效果較好。
雛鴨曲霉菌病的發(fā)生及防治措施
(一)發(fā)病情況。山東濰坊市坊子區(qū)某養(yǎng)鴨戶于2003年6月15日購進鴨苗2300只,進雛后第3天起陰雨連綿,又沒及時更換墊料,從第8日齡開始,雛鴨開始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伴有呼吸癥狀,用泰樂菌素飲水無效,10日齡開始大批,到15日齡時已700余只,按雛鴨曲霉菌病,病鴨5天后逐漸恢復健康。
(二)臨床癥狀。病鴨呼吸次數(shù)增加,不時發(fā)出摩擦音,張口吸氣時頸部氣囊明顯脹大,呼吸如同打噴嚏樣。有時閉眼伸頸,張口喘氣,眼鼻流液,食量減少,飲水增加,精神萎頓,后期出現(xiàn)下痢、吞咽困難,病程一般在1周左右。
(三)剖檢變化。剖檢病鴨,可見肺部、氣囊有豆粒大小的灰黃色小結節(jié),表面的結節(jié)一般呈球狀,大小不一,結節(jié)的切面呈干酪樣。淤血,呈,個別病例肝上可見黃白色結節(jié),有的還出現(xiàn)腹膜炎。
(四)飼料檢查。取喂病雛鴨的飼料檢驗,測到的未超標,同時未發(fā)現(xiàn)飼料有霉變現(xiàn)象。
(五)措施。(1)更換墊料。把發(fā)霉的墊料全部徹底清除,沖洗地面,用或百消毒,對已污染的鴨舍每平米用甲醛溶液42毫升和高21克熏蒸消毒。(2)飼料中添加制霉菌素,按每千克加入50萬單位,健雛減半,連用5天。(3)用硫酸銅水溶液飲水,濃度為1:3000,連用3-5天。
(六)預防措施。(1)育鴨雛時,要重點解決好溫度與通風,干燥與濕度的矛盾。既要保證育雛需要的溫度,又要保持空氣新鮮,既要保證合適的相對濕度,又要使鴨舍保持相對清潔干燥。(2)養(yǎng)鴨戶一般只注意不喂發(fā)霉變質的飼料和不飲污染的水而往往忽視空氣和地面上霉菌超標也可引起鴨大批。所以進雛鴨前要對鴨舍徹底消毒,應選用新鮮干凈墊草,進雛鴨后要注重日常消毒,勤換墊草,采用飼料就能控制霉菌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