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長期以來,扎木聶一直保持著古樸的造型,有的琴身還是由上、下兩截木料鑲嵌粘接而成一整體,民間還風趣地稱上截為母、下截為父。琴體外表多保持木材本色,也有的漆為棕色或棕紅色,皮膜多保持原色或染成墨綠色。
是什么,讓它能獨攬藏族風情?
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西藏等地的專業(yè)音樂工作者,在傳統(tǒng)扎木聶的基礎上,為了擴大音域,曾對扎木聶的設弦數量和定弦方法進行了多次改革試驗。終,采用了西藏自治區(qū)藝術學校教師平措頓珠先生制作的改良扎木聶,六弦六音。
扎年,在藏語中的意思是“悅耳動聽之聲”。
扎年琴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藏族彈撥樂器,五世時期由第巴. 桑結嘉措編著的《眼耳意之喜筵》中,就詳細介紹了扎年琴的歷史和種類、 琴弦的結構分指法和各種彈奏技法,并附有大量的日卡爾魯(宮庭樂)曲譜和扎年琴彈奏的文學樂譜。
在壁畫反映的1300 多年以前藏王松贊干布十善法冊的宏偉慶祝場面中,可看到三把扎年琴彈奏的情形。
據《拉達克王統(tǒng)記》記載,“在很早時出現(xiàn)了星辰,而后出現(xiàn)了紅光,此后太子格曲時期,出現(xiàn)了四音現(xiàn)象及扎年?!?/span>
人們手持扎年弦琴,邊彈邊唱,說唱故鄉(xiāng)的美麗,父母的慈祥,人間的苦樂,扎年琴的來歷等,地區(qū)之間演唱內容基本相同,但在彈奏風格上各有區(qū)別。
銅欽
是藏傳特有的銅管樂器,主要用于盛大慶典或召集見臣民。
據藏文史書和有些早期壁畫記載,公元十世紀以前,銅欽就出現(xiàn)在西藏,分別用黃銅、銅、紅銅和銀制作。銅欽可達五米以上,一般長約三米左右,它音色低沉而威嚴,仿佛具有所向的氣勢。在西藏銅管樂中體形、音量也。
扎木聶,又稱扎年
扎木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彈撥樂器。藏語“扎”是聲音,“聶”為悅耳好聽之意,“扎木聶”意為悅耳的琴聲。扎木聶有四弦琴、六弦琴、十六弦琴、二十弦琴等種類,其中六弦琴以琴體大小適中,彈撥適宜,便于隨歌舞動,深受群眾喜愛,普遍流傳于海南地區(qū)。六弦琴琴身長約一米多,有六個旋鈕,彈奏部分為木質共鳴箱,音色柔和悅耳,琴身輕便。其基本彈法是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撥弦彈奏發(fā)音,邊彈邊唱邊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