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900年,萬國博覽會上展示了鋼筋混凝土在很多方面的使用,在建材領域引起了一場革命。法國工程師艾納比克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看到莫尼爾用鐵絲網(wǎng)和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后,受到啟發(fā),于是設法把這種材料應用于房屋建筑上。1879年,他開始制造鋼筋混凝土樓板,以后發(fā)展為整套建筑使用由鋼筋箍和縱向桿加固的混凝土結構梁。僅幾年后,他在巴黎建造公寓大樓時采用了經(jīng)過改善迄今仍普遍使用的鋼筋混凝土主柱、橫梁和樓板。它能夠保證施工后的地面不起皮以及基層的平整性及表面強度,還能夠對地面基層原有的切縫或裂縫進行填補,保證自流平的表面效果及防裂。
1918年艾布拉姆發(fā)表了著1名的計算混凝土強度的水灰比理論。鋼筋混凝土開始成為改變這個世界景觀的重要材料。 [1] 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膠凝材料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自19世紀20年代出現(xiàn)了波特蘭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強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價較低,特別是能耗較低,因而用途極為廣泛(見無機膠凝材料)。1879年,他開始制造鋼筋混凝土樓板,以后發(fā)展為整套建筑使用由鋼筋箍和縱向桿加固的混凝土結構梁。
水泥漿體在硬化前起潤滑作用,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硬化后將骨料膠結在一起,形成堅強的整體。 [3] 主要技術性質(zhì)混凝土的性質(zhì)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強度、變形及耐久性等。和易性又稱工作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條件下,便于各種施工工序的操作,以保證獲得均勻密實的混凝土的性能。和易性是一項綜合技術指標,包括流動性(稠度)、粘聚性和保水性三個主要方面。輸送與灌筑輸送與灌筑:混凝土拌合物可用料斗、皮帶運輸機或攪拌運輸車輸送到施工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