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馬頭墻的功能馬頭墻是建筑的組成部分。雖然人們常說,建筑是空間藝術(shù),但一棟建筑物的存在,首先還是在于它的實用價值、實用功能。因此,我們在探討馬頭墻的功能時,也還是先探討它的實用功能.防風功能徽州民宅的馬頭墻一般可高出屋頂數(shù)尺,一方面能有效阻擋冬季寒風直接灌入屋內(nèi),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風防寒的作用;另一方面因為建筑采用的是小青瓦,體積小、重量輕,所以馬頭墻可以有效擋住大風吹翻屋瓦.
“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這句話形象地描繪出徽州建筑的特色。在徽州人心里,馬頭墻是故鄉(xiāng)的印記;在游客眼里,馬頭墻是徽州的符號??吹今R頭墻,徽州就到了,家就到了。馬頭墻是建筑的“”,也是徽州人智慧的結(jié)晶。明弘治年間的一個傍晚,坐落在歙縣的徽州府城,沉浸在端午佳節(jié)的一片歡樂與喧騰之中,突然,傳來一陣刺耳的鑼聲,城東部的一條街巷發(fā)生火災。由于各家各戶之間頂梁相連,火借風勢迅速蔓延,轉(zhuǎn)瞬間便吞沒了整條街道。
層層飛檐“美”了古村落
綠水縈繞白墻,紅花灑落青瓦,徽州古建筑承載著徽州大地似水流年的滄桑。
行走徽州大地,古老的村落小巷彎彎曲曲,與戶比鄰的屋檐相接起舞,粉墻黛瓦馬頭墻附著于大片的留白之上,仿佛宣紙上的一點墨色,水墨之意油然而生,散發(fā)著被時光浸潤過的溫暖與暗香。
在人多地少、屋宇連綿的徽州,馬頭墻原本是為了救火而生。然而,心思靈巧的徽州人,不滿足于一個簡單樸實的封火墻?;諏W汪煒認為,中國古代有“一馬當先、馬到成功、汗馬功勞”等成語,在徽州人看來,馬是眾多的動物中的一種吉祥物,這也是徽州人喜歡把封火墻稱為“馬頭墻”的緣由。
馬頭墻是建筑的一大特色,在各地風火墻都有不同的演變形態(tài)。馬頭墻的“馬頭”,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顯示出主人對“讀書做官”這一理想的追求。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歲便背井離鄉(xiāng)踏上商路,馬頭墻是家人們望遠盼歸的物化象征,看到這種錯落有致,黑白輝映的馬頭墻,也會使人得到一種明朗素雅和層次分明的韻律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