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子女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長期在老人身邊陪伴,老人在養(yǎng)老院里生活,工作人員需要對老人進行心理護理等的日常照料。
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豐富老人生活
1、養(yǎng)老院定期組織健康娛樂活動,為老人創(chuàng)造活動的條件,如歌唱比賽、跳舞比賽、棋類競賽和牌類競賽等,鼓勵老人參加活動;同時鼓勵老人有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如:書法、集郵和攝影等,還可以讓身體健康的老人多幫助臥床老人,使老人能夠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使老人能夠有事可做。
2、養(yǎng)老院為老人提供完善的生活環(huán)境,如:房間要干凈、整潔、安靜,使老人有家的感覺;同時,房間可以按照年齡、性格、文化程度等分配。盡可能使居住在周圍的人有著共同的話題,消除老人的孤獨感;同時,要幫助老人適應環(huán)境,使老人們有著大家庭的感覺。
3、養(yǎng)老院應多于社會團體合作,使老人能夠有年輕的心態(tài),感受到社會和家庭的關愛。鼓勵老人與朋友和老同事多聯(lián)系,豐富老人的朋友圈。動員周圍的人共同關心、鼓勵、尊重和體貼老人。
對失能老人照護的質量與效果,是考量老齡化社會代際支持與福利供給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多個利益相關者在失能老人養(yǎng)老問題上交叉、互動的一次整合過程,我們應重點完善失能老人養(yǎng)老服務提供的內容、主體及供給方式。
失能老人是潛在的長期護理需要人群,蕪湖養(yǎng)老院了解到,國際上將失能定義為一個人因年邁虛弱、殘疾、生病等而喪失或限制了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動能力或生活能力,是測量個體健康的重要指標。
通常從生理、心理和社會 3 個層面來評估失能的情況,分為功能性評估與認知評估,通常使用科氏量表和巴氏量表進行評估。對于獨立完成穿衣服、洗澡、吃飯、上下床、上廁所、控制大小便等 6 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做家務、做飯、購物、撥打電話、自己吃藥、管錢等 6 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受限程度作為評估失能程度的依據,任何一項有困難即判定為失能。
蕪湖康達養(yǎng)老院帶你了解老年人日常生活護理的注意事項
1、注意老年人的安全防護。
與依賴心理相反,有的老年人不服老,或是不愿麻煩他人,尤其是個人生活上的小事,愿意自己動手。如有的老年人行動有困難,明知不能獨自上廁所,卻不要別人幫助,結果難以走回自己的房間。對此,要耐心解釋,使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和能力。同時,護理人員要熟悉老年人的生活規(guī)律和習慣,及時給予幫助,使其生活自如。睡眠中翻身幅度較大的老年人,應在床旁用椅子護擋,以防墜床摔傷。
2、提供私人空間日常生活的部分
生活行為需要在私人空間中開展,如排泄、沐浴等。為保證老年人的隱私和舒適的生活,應為其提供獨立的空間。理想狀況下,老年人蕞好能有單獨的房間并與衛(wèi)生間相連,以方便使用;要與家人的臥室相連,以方便聯(lián)系;窗簾蕞好為兩層,內層用薄紗既可透光又可遮擋屋內情況,而厚的外層窗簾則可遮住光線以利于睡眠。如在多人共用的房間,可用板材間隔床單元,或采用拉簾或屏風進行遮蔽,以保護老年人的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