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建筑物防雷裝置檢測規(guī)范術語解析
1.共用接地系統(tǒng):將各部分防雷裝置、建筑物金屬構件、低壓配電保護線(PE)、設備保護地,屏蔽體接地、防靜電接地和信息設備邏輯地等連接在一起的接地裝置。
2.雷擊電磁脈沖:雷電流經電阻、電感、電容耦合產生的電磁效應,包含閃電電涌和輻射電磁場。
3.防雷等電位連接:將分開的諸金屬物體直接用連接導體或經電涌保護器連接到防雷裝置上以減小雷電流引發(fā)的電位差。
4.電涌保護器:用于限制瞬態(tài)過電壓和分泄電涌電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個非線性元件。也稱浪涌保護器。
5.過電流保護器:位于SPD外部的前端,作為電氣裝置的一部分的電流裝置(如斷路器或熔斷器)。
防雷檢測實施中存在的兩大問題值得注意
(1)接地電阻測試值小于標準值較好。假設電壓極與被測接地極的距離小,則測量的接地電阻值就比實際值小。在施工現場測量建筑物接地電阻,由于相鄰建筑物、道路的妨礙,電流極和電壓極的位置難以按規(guī)定的要求布置,往往是哪里能打下電壓、電流輔助極就往哪里插,如此一來就無法保證防雷檢測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2)暗敷的引下線檢測要有科學性。防雷檢測施工過程中一般先對引下線(柱的主筋)進行外觀驗收,然后從屋頂引線測量接地電阻值。以此值的大小來判斷引下線的導電情況。這種方法存在下列問題:在整個避雷裝置已形成整體后,檢測結果只能反映所有引下線并聯(lián)時通斷狀態(tài),電壓、電流輔助極測點不容易找準,這會引起較大的防雷檢測測量誤差。防雷檢測時應使用卷尺測量每相鄰兩根引下線直間的距離,記錄引下線布置的總根數,每根引下線為一個監(jiān)測點,按順序編號檢測。
防雷檢測淺談易被雷電
易遭受雷擊的地點
? (1)水面和水陸交界地區(qū)以及特別潮濕的地帶,如河床、鹽場、葦塘、湖沼、低洼地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2)土壤電阻率較小的地方,如有金屬礦床的地區(qū)、河岸、地下水出口處和金屬管線集中的交叉地點、鐵路集中的樞紐、鐵路終端和高架輸電線路的拐角處。?
(3)土壤中電阻率不連續(xù)的地點,比如巖石和土壤的交界處、巖石斷層處、較大的巖體裂縫、露出地面的巖層、河沿,以及埋藏的管道的地面出口處等等。?
(4)地勢較高和曠野地區(qū)
易遭受雷擊的建筑物和物體 ?
(1)高聳突出的建筑物,如水塔、電視塔、高聳的廣告牌等。?
(2)排出導電塵埃、廢氣熱氣柱的廠房、管道等。
(3)內部有大量金屬設備的廠房。?
(4)孤立、突出在曠野的建筑物以及自然界中的樹木。
(5)電視機天線和屋頂上的各種金屬突出物,如旗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