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佛山醒獅傳承會于2008年成立,本會成立至今龍獅表演范圍覆蓋全國各地,主要活動于珠三角港澳等地區(qū),更多次代表佛山市到國外進行交流。
北魏起源說
舞獅作為表演藝術(shù),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打法:(咚撐撐),(咚撐撐),(咚撐撐),(咚洞洞咚撐撐撐撐切)。他們特l制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舞獅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后因魏帝喜愛舞獅,命令仿l制,務實得以流傳后世。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述當時洛陽長秋寺佛像出行時,有“辟l邪獅子,引導其前”的話。
南獅鼓譜
:1.獅子前進至橋頭,二至三個六拍,咚咚叉,咚咚戚。2.聞橋頭前石獅子,先右邊,再左邊,十二個息鼓,戚.戚.戚.戚.戚---戚。3.戰(zhàn)鼓后退。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及各國唐人街都相當盛行舞獅。4.獅子第二次前進至橋頭,二至三個六拍,咚咚叉,咚咚戚。5.六個息鼓,試三下,三個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6.戰(zhàn)鼓后退。7.回橋邊,二至三個六拍,咚咚叉,咚咚戚。8.戰(zhàn)鼓上橋。9.試水深度,三個一拍半,咚-戚.咚-戚.咚-戚。10.喝水十個息鼓,戚.戚.戚.戚.戚---戚。11.戰(zhàn)鼓跳下。12.息鼓回謝,戚.戚.戚.戚.戚---戚。
佛山醒獅傳承會于2008年成立,本團特色演出項目包含有,群獅報喜,金鼓齊鳴賀升平,大頭佛,雙龍出海,步步高升,節(jié)節(jié)高,雄獅飛躍梅花樁,夜光龍獅演出,傳統(tǒng)飛鴻獅藝。
舞獅教程
搔耳朵:
舞獅者做搔耳朵時的準備動作是先將獅頭高高舉起,左、中、右各做一次,獅頭看起來好像在左右觀察的樣子。同時舞獅者慢慢蹲下,坐在地上。
搔耳朵的動作可以細分為下列幾個動作:
步驟1.獅頭手抬起右腳踢獅頭右耳,將右腳上下擺動三次,做出像搔耳朵的樣子。
步驟2.獅頭手抬起左腳踢獅頭左耳,將左腳上下擺動三次,做出像搔耳朵的樣子。
步驟3.獅尾手用雙手抖動獅身像很舒服的樣子。
步驟4.再舞動獅頭左右觀察四周,然后準備起身。
八、睡獅:
「睡獅」是希望表現(xiàn)出獅子打瞌睡的模樣。由于一般的舞獅動作都講求力道,表演起來都相當費體力。但是在表演睡獅時,舞獅者通??色@得短暫的休息?,F(xiàn)江睡獅的動作細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1.舞獅者坐下后兩腳盤坐,將獅頭高舉做左、中、右各一次觀察四周。
步驟2.獅頭置于右膝蓋上,慢慢轉(zhuǎn)三圈,再往前輕點一下,做驚醒狀,好像獅子打瞌睡的動作。
步驟3.獅頭置于左膝蓋上,慢慢轉(zhuǎn)三圈,再往前輕點一下,做驚醒狀,好像獅子打瞌睡的動作。
步驟4.獅頭置于兩腳中間,慢慢轉(zhuǎn)三圈,再往前輕點一下,做驚醒狀,好像獅子打瞌睡的動作。
步驟5.再舞動獅頭左右觀察四周,然后準備起身。